1.论题
对新闻评论来说,论题是指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就新闻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选题是写作的构思阶段,是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关键性程序,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成败。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对于论题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2.立论(即观点的提出)
新闻评论的立论,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观点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立论一般也是在构思阶段要完成的步骤。一篇好的新闻评论的立论,要做到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新颖性与正确性。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要做到立论的针对性,首先,要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其次,要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最后,要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重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1)重提示。即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瞻性的引导艺术。2)洞察力。即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3)预见性。即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缜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对于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读者总是喜欢阅读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要体现立论的新颖性。首先,论题要新颖。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见解要独到。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并且善于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再次,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复次,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一是注重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最后,交锋中闪现亮点。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
立论的准确性,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3.论据
新闻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论据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地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运用论据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4.论证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说理,就是论证。
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与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
写评论既要说理,总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而为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其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反对与之相对立的错误观点或倾向;反之,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写评论,也要注意破立结合: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证实和证伪,类似于“立”与“破”。
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能从事实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写评论,也要注意虚实结合: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
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大而无当。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评论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
例证法,即以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引证法,即引用诗词、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流行语文”[3]、可靠数据、小故事、名人轶事,引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
反证法,即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
当然,评论的论证文字,应该力求生动,以具体形象的文字,作生动风趣的表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