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第四节 广播评论

字体:16+-

一、广播评论的特点

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与无线电广播结合的产物,它是新闻评论这个体裁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也是广播新闻体裁中的后起形式。长期以来,广播评论基本上是报纸评论的声音版。随着新闻传播观念的更新,传播技巧的变化,广播评论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广播评论不仅具备一般新闻评论共有的“快”、“准”、“深”等特点,而且也开始具备口语化、音响化等广播特色。

总体来说,广播新闻评论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条理清晰明了

广播节目随着时间的流逝,节目内容也慢慢会被听众忘记,对于广播新闻节目同样面对这样问题。为了避免听众听了后面的问题,而忘记前面所说的内容,节目就必须简明而清晰,突出重点,让听众有目的地收听,能够确切的理解节目内容。

文章立论鲜明、条理清晰,听众一听就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体现广播评论的特色。这种特征其实不是只有广播评论才有,现在各类新闻评论都要求精短、有力,几百字、一千字左右的评论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选题从身边事件入手

广播评论的选题主要从大众身边的事情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推导出深刻的道理。这与广播主要采用声音传播手段密不可分,声音能给听众一种亲切感,激发他们对原来生活中不是十分敏感的话题更加感兴趣。

人们收听广播不仅是为了了解信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够从中吸取经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对于一些与自己没有很大关系的意见,听众会选择拒绝收听或者是听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因而信息的发出者就达不到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评论员的选题就应该抓住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进行评论,实现入耳入心的效果。

3.论据结合具体事实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都是来源于具体的新闻事实,而不是空头说教。报纸主要借助文字展开评论,读者可以通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而广播则主要通过有声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意思。如果在广播中依然采用艰涩难懂的文字进行述说,很难引起听众的兴趣,增加理解的难度。

而如果在说理过程中,能够穿插具体的新闻事实,则会降低理解作者思想意图的难度,更易于让听众接受。因为事件本身很容易被接受,而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新鲜性,能够激起听众的兴趣,听众也易于记住,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理解,听起来不费力。在记住事件过程和细节的基础上,也就记住了评论者的观点。

4.论述语言口语化

广播评论与所有的新闻节目一样,都是采用声音语言进行传播。所以不能采用书面语言,而应该选取一些生动的、简单的、易于理解的语句。除非是一些特别严肃的话题可以相对选用一些书面语言以外,一般情况下都不宜用书面语言。因为不上口,难以理解,有时还会给听众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就拉远了播音员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这里,口语化语言是一种常规性的选择。

但是,这里所说的口语化语言与日常口语是有很大区别的。日常口语难免会重复、啰唆、缺乏主题。而广播评论员应该首先明确主题意思,提出明确的内容,避免重复散漫,并对日常口语进行提炼,梳理出清晰的层次,既保持口语的纯粹质朴,又注意韵律与节奏,做到表达自然又富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