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其身高所对应的标准体重20%以上即可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为重度肥胖症。
(一)病因
第一,多食。进食高热量食物过多,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剩余的热量即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
第二,缺乏适宜运动。由于运动时心肺负荷过重,绝大部分肥胖儿都不喜欢运动,造成大量剩余脂肪不能消耗而大量堆积,致使肥胖加重,运动负荷更大,更不喜欢运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遗传因素。若父母二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的概率出现肥胖。
第四,内分泌功能异常。因内分泌异常所致肥胖,常伴有**发育迟缓、体脂分布异常等特殊表现。
第五,药物因素。如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也可引起特殊类型肥胖,如“满月脸”“水牛背”,不可逆转。
第六,情绪、心理因素。有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小儿常出现食欲异常,进而导致肥胖。
第七,其他。如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代谢紊乱,也可引起肥胖;脑炎之后或大脑额叶切除术后也可见肥胖。
(二)症状
皮下脂肪堆积过多,行动迟缓,心肺负荷过重。
(三)防治
1.预防
第一,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第二,掌握婴幼儿食物的种类及摄入量。
第三,掌握婴幼儿的运动量。
第四,合理营养,减少遗传的影响。
第五,及时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
第六,关心幼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治疗
治疗肥胖首先应适当地限制饮食,同时必须从精神上对患儿予以鼓励和协调。对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者更应多次劝导,积极援助,去除其顾虑和忧郁。集体生活有时对心理性肥胖病儿有利。
第一,食品应以蔬菜、水果、米饭、麦食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包括瘦肉、鱼、鸡蛋、豆类、豆腐等。饮食管理需长期坚持,方能获得满意效果。
第二,进行适宜的运动及体格锻炼。提高肥胖儿对体格锻炼的兴趣,成为日常爱好,形成牢不可破的习惯。运动要多样化,包括慢跑、游泳、打乒乓球、练太极拳等。每日运动时间逐渐增加,1小时或稍多。剧烈运动可使食欲激增,应避免。
第三,解除精神负担。家长切勿横加指责,到处求医,致使患儿精神负担过重。
第四,及时治疗疾病。各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均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第五,切勿乱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资料链接
如何对肥胖症患者的饮食进行管理
合理控制饮食是肥胖症患者治疗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安排肥胖症患儿的饮食,既不影响其生长发育,又可达到有效减肥的目的呢?作为家长和托幼机构,对肥胖症患儿的饮食进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肥胖症患者饮食管理方法如下:
1.必须照顾患儿的基本营养需要及生长发育。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其逐渐下降,至超过该年龄正常体重范围10%左右时即不需严格限制饮食。
2.设法满足患儿食欲,不致发生饥饿的痛苦。故应选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应热量较低的点心。
3.蛋白质的供给不宜过少,因为它具有能满足食欲,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为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护组织等多种重要功能,故供应量不应少于1~2克/千克/天。
4.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品,以供给热量,满足体内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需要。
5.脂肪供给热量多,应加以限制。
6.总热量必须减少。对10~14岁的肥胖症患儿一般宜每日供热量1 200 cal(1 cal=4.186 8J)左右,但具体供给量应视个别情况决定。严重肥胖病儿可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
7.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应不应缺乏。常晒太阳更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