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一)病因
1.维生素D缺乏
(1)日光照射不足,使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不能转化为维生素D3,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一般情况下,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即可获得足够的紫外线量。但日光中的紫外线经常被尘埃、煤烟、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影响了日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地理环境和季节、气候、雨雾量对地面紫外线的照射量影响也很大。在北方,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短,儿童户外活动少,紫外线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每年的10月以后,第二年三四月之前,发病率明显增高。
(2)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或药物不足,造成外源性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醇,若摄入方式不合理,就会造成吸收障碍。
2.其他因素
(1)生长过速,需求过多,如早产儿、低体重儿。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牛乳中钙、磷含量虽高但比例不当,不利于吸收,故牛乳喂养儿更易患佝偻病。
(3)谷类食物摄入过多。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为不溶性植素,会影响钙的吸收。
(4)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
(5)酸碱度影响肠部对钙磷的吸收。
(6)发热、脱水、低体温等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二)症状
早期:以情绪和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患儿烦躁,易激惹,易惊吓、哭闹,多汗,汗味异臭,枕秃也很常见。
中晚期:以骨骼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头部:囟门加大,闭合延迟;颅骨软化;出牙延迟,出牙顺序颠倒。头骨不同部位软骨样增殖,表现出特定的头型,如方颅、马鞍头、臀型颅、十字形颅等,影响智力发育。
胸部:出现鸡胸、漏斗胸,造成胸廓畸形。这些畸形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心肺功能,进而影响其全身发育。
脊柱:出现异常弯曲,以后弯为主,偶有侧弯者。
骨盆:形状改变,前后径缩。若为女性,影响生育功能。
四肢:正常形状和功能发生改变,尤其学走步前后,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
运动功能:发育较正常同龄儿迟缓。
智力:较正常同龄儿低下。
(三)防治
第一,补充维生素D。①多晒太阳,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的产生和转化。②多吃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但要注意维生素D为脂溶性,只有与脂类食物共同食用,方可吸收利用。③在寒冷的北方,冬季阳光照射不足时,可给予适量的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但量不可过大,以防中毒。④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要注意及时补充鱼肝油。
第二,早产儿、双胎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大维生素D用量。
第三,及时治疗消化道疾病。捏脊、推拿通经活血,能帮助消化,增强肌肉张力。
第四,饮食结构要合理,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实施户外睡眠,使小儿多得新鲜空气和紫外光线。
资料链接
维生素D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1.促进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吸收。
2.使旧骨中的骨盐溶解,钙磷运到血液内,提高血液中的钙磷浓度。
3.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盐沉着。
故维生素D缺乏时,成骨细胞仍能合成骨基质和胶原纤维,但不能进行钙化,所以临**出现软骨样增殖的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