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2版)

十、弱视

字体:16+-

弱视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得不到矫治者,称为弱视。弱视患者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它主要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学前儿童中,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一)病因

第一,先天性弱视。先天性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病,患病率为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的2%~3%,通常为单侧,也有双侧。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

第二,斜视性弱视。人的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两眼的动作应该是协调一致的。若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之外的现象称为斜视。由于斜视,大脑视觉中枢难以形成正常的视觉形象,出现复视(双影)。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现象,大脑就抑制来自偏斜眼的刺激,偏斜眼逐渐形成弱视。

第三,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由于屈光参差,造成双眼物像的清晰度和大小不等,久之形成弱视。

第四,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某些原因,在视觉发育期光的刺激减少,发育速度减慢或停顿,形成弱视。

(二)危害

正常视功能为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视觉中枢能将其融合为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从而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防治

弱视、斜视的治疗越早越好,年龄大于7岁,治愈率明显下降。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定期为幼儿检查视力,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及时通知家长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