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任何原因,导致呼吸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就可造成死亡或濒临死亡。在患者呼吸刚刚停止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可助其起死回生。常用的简便且行之有效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法的操作要领是:
1.通畅呼吸道
(1)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和痰涕。
(2)将病人颈部垫高,使其头部后仰,舌根抬起,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进行吹气
(1)对小婴儿。用嘴衔住婴儿的口鼻,往里吹气,吹完一口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2~3秒间隔一次(一吹一压算一次)。小婴儿肺部娇嫩、胸壁较薄,吹气时不可太用力。见到其胸部隆起,就把嘴松开。这样有节奏地进行,直至病儿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2)对较大儿童。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患儿鼻孔,嘴紧贴患儿的嘴,向里吹气。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开患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其呼气。3~4秒间隔一次,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为止。若患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和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若吹气后不见患儿胸部隆起,可能呼吸道仍不通畅,或自己的动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纠正。
图8-4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二)胸外心脏挤压术
各种原因引起患儿心搏骤停,都可危及生命,须立即抢救,常用方法为胸外心脏挤压术。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患儿仰卧,背部有硬物支撑
可就地取材,让病儿面朝上躺在硬地板或平整的地面上,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有效。
2.挤压心脏
(1)对新生儿。双手握住其胸,用拇指按压胸骨(两**连线的中央),使胸骨下陷1厘米左右,然后放开。每分钟120次左右。直至患儿心跳恢复。
(2)对婴幼儿。左手托其背,右手手掌根按压其胸骨偏下方,使胸骨下陷2厘米左右。如此不断进行,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
(3)对较大儿童。救护者把右手掌放在胸骨偏下方,左手压在右手上,呈垂直交叉式,便于用力,每分钟60~80次。直至患儿自主呼吸恢复。
胸外心脏挤压时,一定要使胸骨下陷。胸骨下陷则挤压心脏,相当于心脏收缩将血液注入动脉。救护者手放开时,相当于心脏舒张,静脉血回流入心脏。
进行胸外挤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挤压面积不可过大,以免伤及肋骨,造成肋骨骨折,刺伤肺脏,加重病情。
图8-5 双手胸外心脏挤压示意图
(三)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
垂危病人,常常呼吸心跳同时停止,此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应同时进行。
进行时,救护者可吹一口气,做4~5次心脏挤压。若仅一名救护人员,也可先吹两口气,再做8~10次心脏挤压。如此交替、不断地进行,直至患儿心跳、呼吸恢复为止。
为了避免吹气和挤压互相干扰,吹气时,挤压动作暂停。
(四)常用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于动脉或大静脉破裂出血的止血。具体做法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等,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法
用于紧急抢救时的动静脉出血,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
具体操作:救护者用手指或手掌将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用力压向相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常用的动脉压迫点有以下几处。
第一,头颈部出血:压迫颞动脉、颌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第二,上肢出血:压迫肱动脉。
第三,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
第四,面部出血:一侧面部出血,压迫同侧下颌角。头顶或一侧颞部出血(太阳穴附近),用拇指压迫耳屏前的血管搏动处。
第五,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部动脉。
第六,手指出血:将手指屈入掌内,呈握拳状。
第七,脚出血:压迫足背动脉。
图8-6 指压止血法常用止血部位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大血管破裂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常在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时使用。要准备的器械有:橡皮管、绷带、三角巾等。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上止血带前,先抬高伤肢,以帮助静脉回流。
第二,找准出血点,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垫子,将止血带扎在伤口的近心端接近伤口处,但禁止缚在上臂的中间1/3段,以防损伤桡神经。
第三,止血带捆扎的松紧应适度,以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宜。
第四,扎上止血带后,每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0秒至1分钟。若出血停止,不必再结扎。
因止血带止血的病人大多出血很多,故在止血的同时,应速送医院抢救。
4.一般止血法
适用于小伤口的出血。
具体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涂红药水,在创口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加力包扎,包扎松紧以不出血为度。
资料链接
创伤出血的鉴别
很多意外事故都会造成出血。少量出血不会危及生命,但当短时间出血超过全身总血液量的1/3时,就会危及生命,所以出血时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止血。要止血就要准确判别出血部位。
外出血
皮肤损伤,血液从伤口流出。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随着心跳大量涌出,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危险性大。须迅速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徐徐均匀流出,较动脉出血危害小,容易止血。但也应立即止血。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一点点慢慢向外渗出,没有危险或危险极小,多能自动止血。
内出血
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引起的出血。体表没有伤口,看不到血液外流,很难通过出血了解病情轻重,但往往病情较重,常会危及生命。伤者脸色苍白、呼吸细速、心慌、手脚发凉、脉细弱。怀疑有内出血,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皮下出血
多发生于跌倒、挤压、受挫伤的情况下。一般伤者皮肤未破损,仅在皮下软组织形成血肿、瘀斑。危害不大,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很快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