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引起儿童产生压力的事件很多,这些事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会引起儿童产生压力的负面事件首先是家庭的破裂,其他的还有:不公正的对待、身体的虐待、不被认同、与家人的分离以及父母的争吵或冷战等负面事件都可能让儿童产生压力;引起儿童压力的正面事件包括:家庭聚会、有客人来访、旅游等。与家庭相关的事件通常是学前儿童产生压力的主要源头,例如,父母生病、离异或意外死亡等都可能引起儿童产生压力。
托幼机构是儿童离开家庭后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在这里,也有很多事件会引起儿童产生压力,如教师的态度、班级规模的大小、活动的空间、环境的布置、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都有可能成为儿童产生压力的因素。另外,儿童的身体健康因素也会对儿童产生压力。下面这些情况常会导致儿童产生压力:
(一)身体状况不佳
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其他的生理问题常会导致儿童产生压力,从而出现行为问题,如儿童因牙齿掉了说话不清晰,因疲倦犯困了或者是根本没有睡够而被喊醒了,或者儿童因生病而服用了某种药物,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压力。另外,如果儿童有生理问题,如听力衰退、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活等,也会导致儿童产生压力;还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均衡也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如果儿童没有摄取足够的能量或有营养的早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或动作迟缓、做事慢腾腾,这样也会让儿童产生压力。
(二)噪声
噪声对儿童的影响程度不同,当孩子的听力十分敏感时,对噪声也就越容易引起情绪反应,如当火警警报器响起时,对噪声敏感的孩子会将他们的耳朵遮住;他们在救护车警笛响起时,不但会遮住耳朵,而且很有可能会蜷曲身体。所以,当噪声发生时,有些儿童只是试着离开噪声的环境,而对噪声敏感的儿童则可能心烦意乱,从而产生推人、打人等问题行为。
要避免噪声产生就必须控制录音带和CD的音量,在集体教育机构还要注意组织好儿童的活动,另外,就是成人要注意自己的音量,因为当我们非常心烦时有可能会提高音量,而不幸的是,成人的高音量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当成人的音量提高时,孩子的音量也会随之提高,如此循环下来,就会使儿童对噪声很敏感,造成的结果就是混乱的场面。
(三)日常例行作息时间的改变
稳定的例行作息时间对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例行作息时间可以让儿童知道及预测何时该做何事。如果日常作息时间不固定,儿童就会产生混乱,问题行为也就有可能发生。例如,轩然一般都是在十二点半睡午觉,而今天因为逛商店回来晚了,一点钟时妈妈还在做午饭,因而没有睡午觉,结果下午轩然情绪很不稳定,一会儿哼哼叽叽,一会儿乱摔玩具,一会儿又来缠住妈妈,整个下午都没有消停。
所有的儿童都需要有固定的日常例行作息时间,静态活动之后应该接一个动态活动,因为如果儿童长时间坐着不动,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然后变得焦躁不安,如果必须对例行作息时间作调整,如进行户外活动(春游、参观等),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就要先让儿童准备好适应作息时间的改变,如告诉儿童例行作息时间将会怎样改变、户外活动如何进行等,此外,还要告诉儿童户外活动前、进行中和户外活动后对他们的要求或期望。
(四)集体教育机构的活动安排不合理
1.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时间太长
要求儿童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时,通常他们就会有不好的行为表现,因为儿童天性好动,总喜欢动来动去,因此,在开展某项活动如讲故事之前,让他们等很久,他们可能就会打来打去或者进行一些破坏性活动。尽管这种行为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但是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怪罪到儿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
要减少儿童等待的时间,成人就要在活动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洗澡前先把换洗衣服、毛巾等物品准备好,水放好,水温调好;托幼机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要事先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教材或教具,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都要事先将教材准备好,如果儿童可以自主选择要参与的活动,事先的准备工作就要更加精细一些,老师或者家长必须妥善运用和掌握好时间,尽可能减少因等待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2.刺激过度
刺激过度会让儿童变得很兴奋,例如,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通常是人数越多,发生刺激过度的机会就越大,对某些儿童来说,可能就会造成过度刺激。因此,在任何时间里,我们都应该对儿童的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在托幼机构要限制某个区域的幼儿人数,不要过分拥挤,这样就可能避免儿童太过疯玩或太多儿童一起游戏而引起混乱。例如,跑跳的时候不能推别人、不能一起在沙发上蹦跳、娃娃家不能超过六人等。托幼机构可以在一些活动区域贴上牌子,牌子上标明某个区域只能容纳几个人,对不识字的年幼儿童可用图画代替文字。
在托幼机构,有些儿童会因为课程的变动而变得刺激过度,例如,妇女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对一些儿童来说,就可能会刺激过度,所以,不要太早地规划假期节目,否则,有些儿童会在假期很久之前就开始兴奋了。
安排太多的活动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儿童刺激过度,在这种情形下,有些儿童不会做出选择,从而导致他们在各个活动中穿插、游走,而无法固定完成一个活动或工作。另外,由于儿童具有情绪不稳,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因此,四处游走的儿童及他们的兴奋情绪会使其他儿童很快受到感染。
(五)情绪沮丧
儿童有时会感觉无法控制自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或不被认同,这些情绪就是沮丧,沮丧会造成儿童的压力。教师每天要精心地计划活动内容,为儿童选择的活动必须符合幼儿园里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及兴趣。
有些儿童精力充沛,他们需要通过活动来释放过剩的精力,这些儿童需要活动量大的动态活动,成人可为他们提供一些如玩具车、打仗或做木工的活动。有些儿童喜欢安静,这些儿童比较喜欢安静的活动,可为他们提供一些如阅读、拼图、串珠、捏陶土或画画等活动。成人只要了解儿童,就能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因此,作为托幼机构的教师,要仔细观察班上的儿童,了解每一个儿童的特点。
强迫儿童参加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要加入或者违背儿童自己意愿的活动,也会让他们感到沮丧,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儿童自己决定要不要加入某个活动。争抢玩具也会让儿童感到沮丧。成人为儿童购置玩具时,要根据儿童的人数和特点而购买,这样既可让儿童挑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又不会因为玩具不足而出现争抢现象。
此外,托幼机构必须注意选择配合儿童发展的教具和设备,这样才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成功的经验,在“我可以完成”“我能做好”的成就感中建立起自信心。当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时,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特殊的问题,此时,成人必须提供开放性的材料,如积木、黏土和沙坑等,因为不同年龄层的儿童发展水平不同,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玩这些材料,托幼机构可以提供不同能力层次的拼图、书籍等。必要时,成人要引导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玩具或材料,如一个3岁的儿童选择了一个插拼小汽车的材料,但却一直无法完成,这就会使儿童感到沮丧进而生气,从而导致打人、推人、咬人、踢人等问题行为。
儿童因为沮丧而无法控制时,站在成人的立场,也许我们会感到非常生气,但千万不能这样,在这种情形下,成人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小心自己的遣词用句及行为。如果儿童察觉到成人的沮丧,反过来他们会觉得更加沮丧,因为儿童需要冷静的、温和的及可预期的成人作为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