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问题讨论

二十七、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促进其发展

字体:16+-

1.儿童动作发展的定义

儿童的动作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身体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身体的大肌肉动作主要包括躯干、手臂、腿部肌肉所完成的动作。精细动作主要指手部的动作。手部动作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先生认为:“人手能够完成27种复杂动作,是目前任何一只机械手所不能比拟的。这27种动作是:捏的动作,包括侧捏(开钥匙)、肚捏(写字)、尖捏(拾细物)、捻捏(辨物)、搓捏(点钱),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1]这些手部的动作也就是指精细动作。这些精细动作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动作,而是手眼协调,记忆、知觉等协调的动作。[2]

2.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各种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更多复杂运动技能的学习,帮助儿童尽早学会独立,使其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从而对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健康心理的形成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3]

(1)有助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自我服务意识也愈加强烈。这种自我服务意识体现在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穿衣服、穿鞋、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用勺子、端杯喝水等,这些都需要儿童手部小肌肉群的共同协作。自我服务劳动具有即时性、生活性、经常性的特点。儿童处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氛围中,经常动手,日积月累,其精细动作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自我服务能力也能得到持续提高。

(2)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对以运动发育迟缓(包括大动作和小动作)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该类儿童常常同时伴有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困难,并且与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也存在较高的同现率。

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对大脑的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促使人的大脑进行修复和结构的重组,这点在年幼儿童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伯恩斯坦(Bemstein)、艾德尔曼(Eidelinan)等人的有关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动作活动的结果必然导致大脑感知运动控制系统的重组,通过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共同作用产生范畴化、记忆和总体适应功能。从当前脑与神经科学的新成果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虽然结构变化可以带来机能的改变,但是机能的发展也同样可以引发、转换、建构出新的结构。动作不断练习、丰富、提高,可以促进大脑在结构上的完善,从而为个体早期心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由此可见,动作是婴幼儿与外部世界接触、沟通的桥梁和中介。儿童早期的经验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界进行接触,从而获得丰富的感知觉,促进自己认知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措施

上文论述了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又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呢?

(1)开展游戏化的动作练习。

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显著的发展。在感知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的活动,出现了游戏的萌芽,所以,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游戏主要处于感知运动性的认识水平,能满足感官运用和肌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游戏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多以四肢运动以及有声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如图5-4所示,给儿童提供大、中、小的瓶子及瓶盖,为儿童设置“会唱歌的瓶宝宝”的活动主题;同时为他们准备各种豆子、筷子、夹子、勺子等材料,让儿童自由选择工具,将豆子装入瓶中,然后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帽子”(盖子),戴好了,瓶宝宝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5]还可以创设娃娃过生日的情景,为幼儿提供串珠子、娃娃穿新衣、拼搭积木等游戏的材料,启发其为娃娃送生日礼物。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教师提供的材料,有的幼儿想到了给娃娃送项链的情节,于是就进行串珠子的活动;有的幼儿给娃娃穿上新衣服,梳个新发型;还有的幼儿搭了高楼送给娃娃。户外活动可以设计如“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捉迷藏”等游戏,还可以设计如图5-5所示的滚轮胎比赛,以及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活动。

图5-4 会唱歌的瓶宝宝[6]

图5-5 滚轮胎比赛

(2)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7]

在日常生活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动作能力,并把它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①生活活动:创编有关生活活动的儿歌和歌曲,如《洗手歌》《喝水歌》《穿衣歌》等,让幼儿在具体的语言提示下练习小肌肉动作。

②学习活动: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发展其小肌肉动作。如在手工活动中,可以提供不同的水果和蔬菜的轮廓画,让幼儿练习“在指定范围内涂色”;在综合活动“招待客人”中,可以让幼儿练习剪面条、搓米粒、捏水饺等,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能力。

图5-6 幼儿踩高跷

③游戏活动: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比如,为动物宝宝制作狂欢节礼物、有趣的指偶游戏、手影游戏等,培养幼儿进行小肌肉运动的兴趣,促进其小肌肉的发展。

④运动活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动活动常常以提高大肌肉运动能力为主,如钻、爬、跳等。组织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与比赛,如图5-6所示,可以用易拉罐制成高跷,让幼儿玩耍;或者给幼儿提供毽子、沙包、呼啦圈,让幼儿进行钻爬比赛等。

(3)创设适合儿童动作发展的环境。

①布置富有童趣的墙饰。在盥洗室里画上幼儿洗手、小便的图画,在午餐室内贴上幼儿自己吃饭、喝水的画面,让幼儿随时都受到感染而产生学着做的愿望。

图5-7 幼儿“削水果”

②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在原有生活区、建构区、美工区、语言区、图书区的基础上增设科学发现区和劳作区,在各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动手操作材料。比如,在生活区中,提供布娃娃、餐具、厨具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给娃娃洗洗脸、洗洗手、穿脱衣服、做饭、喂饭、喂奶等;在科学发现区,为幼儿提供海绵、针筒和大小不同的器皿,让幼儿在汲水、搬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水的特性;在劳作区里则有玩具菜刀、砧板、苹果、香蕉等,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切切、拼拼(图5-7)。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在得到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小肌肉动作。

③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通过赋予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 “活”起来。例如,在玩夹包跳时,可以采用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还可以设计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打陀螺等游戏,这些游戏充满了期盼的等待、追逐的动作和游戏规则,可以使幼儿各有分工,充满幻想,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幼儿充分过一把表演瘾,锻炼自己的大肌肉动作。

(4)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儿童的动作。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日常生活的不断操作、练习中得以实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园协同培养是促进儿童动作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首先,要召开家长座谈会,要求家长解放思想,摒弃怕麻烦的心理,多为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条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多带孩子外出散步、旅行,充分接触和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其运动能力。外出散步时可以带上幼儿喜欢的球类器械,让幼儿在安全的地带玩耍;在安全的道路上追逐嬉戏;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放风筝。其次,幼儿园应该把阶段培养目标公布在家园联系窗上,交代活动内容和方法,要求家长进行同步培养。同时,还要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家长和幼儿园互相反馈孩子的发展情况,密切配合,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幼儿园老师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动作发展。

[1] 欧阳新梅.儿童动作发展之三——精细动作的发展[J].启蒙,2006(8):32.

[2] 朱红英.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董奇,陶沙,曾琦.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5-16.

[5] 朱红英.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该图片来自http://s10.sinaimg.cn/mw690/af03d27agdb503c8afee9&690

[7] 施红卫.2~3岁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 ( 幼教天地),2004(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