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第2版)

二、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

字体:16+-

高级情感是指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主要表现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幼儿期开始出现简单的高级情感。

(一)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1岁时,婴儿就表现出一种对人简单的同情感。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它是高级情感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3岁的幼儿已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此时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引起的。成人表扬他就高兴,批评他则不高兴。

3~4岁幼儿的道德感体验不深,往往容易随着成人的判断而改变。他们的道德判断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他自己觉得感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判断某件事情,只凭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4~5岁的幼儿已经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标准,他们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如中班幼儿常常“告状”,这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5~6岁幼儿道德感的发展开始趋向复杂和稳定。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同时,他们开始注重某个行为的动机、意图,而不单从结果来进行判断。

(二)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5岁左右幼儿的理智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参与各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拼搭大型建筑物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幼儿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有的心理学把幼儿期称作疑问期。幼儿认识事物的强烈兴趣,不仅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进一步推动了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新买的玩具,可能一眨眼工夫,就被幼儿拆得七零八落了。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珍惜幼儿的探究热情,并创造机会解放幼儿的双手。

培养幼儿理智感应注意:鼓励幼儿多提问、多思考、多探究,并创造机会让幼儿探索和创造;幼儿在游戏和学业上取得成功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尽量避免让幼儿体验过多和过强的失败情绪;任务与要求要切合幼儿的实际;善于发现幼儿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幼儿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幼儿美感的发展

幼儿对美的体验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凌乱颠倒的人脸。婴儿喜欢有图案的纸板多于纯灰色的纸板,婴儿还喜好鲜艳悦目的物品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幼儿初期的个体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比如,幼儿对衣服邋遢的样子感到厌恶,而对于衣物、玩具摆放整齐的样子产生快感。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活动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