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二课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字体:16+-

《纲要》明确把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和技能作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在落实《纲要》这一指导精神的过程中,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性内容。

一、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多元阅读教育观念

多元阅读教育是为学前儿童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给儿童提供多元阅读的引导,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可以自主阅读的人。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下列因素。

1.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

把幼儿带入阅读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营造一种自在、有趣的阅读情境,是引领儿童成为爱书人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情境中,要为儿童创设阅读的良好环境,如充足的光线、高矮适中的桌椅、温馨的阅读氛围等。

2.建立多元阅读的互动关系

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习“与书对话”,引导儿童选书、看书、读书;引导儿童发问、讨论;让儿童积极地参与阅读的过程。

3.多元阅读材料的选择

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在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题材多样化,如有关儿童生活、科学知识、环境问题、生命教育以及亲情、友谊、历险等方面的内容均适合儿童阅读;二是文体多样化。幼儿不仅可以阅读儿歌、童谣、诗词、故事,还可以阅读传记、散文和知识性图书。

4.多元阅读形式的尝试

幼儿阅读的方式可以是读图书,包括各种不同形式的图书,比如能操作的立体书、玩具书、塑料书、布书等,也可以是听故事、看戏等。

(二)创造阅读教育观念

创造阅读教育的理念,要求让学前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创造阅读一方面是指提供给幼儿阅读的内容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意,儿童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和感悟作者的创意,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产生持续的动机愿望。因此,在为儿童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从创意的形象内容、创意的哲理情思、创意的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创意阅读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者指导儿童阅读的重点,应当是将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学习中充分想象和创造,最终将儿童培养成为会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造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在阅读中帮助儿童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其中最为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儿童逐渐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儿童在早期阅读中需要学习的阅读策略,实际上是与他们的认知技能发展相关的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的学习策略。

(三)游戏阅读教育观念

游戏阅读教育理念指教师要创设具有儿童游戏特点的阅读过程,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以及热爱阅读。游戏阅读教育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把阅读当做游戏,借由儿童对于游戏的热爱来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地产生阅读的动机和愿望,自发地阅读并获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是指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阅读。在儿童的游戏中,教育者更多地把指导行为转变为支持性行为,即通过为儿童的游戏环境布置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阅读。

以游戏阅读教育的观念指导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关注游戏和阅读有机结合的环境。其次在游戏中,可以通过下列几个基本途径促进儿童阅读和读写行为的发生。

1.提供和图画书有关的玩具

这里说的玩具是指和图画书内容有关的玩具,甚至是替代品。和图画书有关的玩具可以帮助儿童在图画书和儿童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同时玩具可以成为未来的游戏的“引子”,儿童可能把与图书有关的玩具作为推动游戏的途径,使得故事阅读由抽象变得更加的具体,降低了通过文本中抽象的内容进行想象的认知方面的负担。

2.鼓励儿童以游戏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回应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角色扮演和身体的动作就成为儿童对图画书进行回应的一部分,这种多感官的经验为理解故事内容和故事中角色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放慢”他们在故事阅读中的进程,可以“重游”自己在故事阅读中有疑问的地方,还可以帮助儿童获得同伴关于阅读内容的想法。

3.鼓励儿童把阅读内容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戏剧表演、故事续编、仿编和创编,游戏阅读中的阅读如讲故事、玩棋盘游戏等,都有益于儿童的阅读,因为这种游戏性的社会互动更容易吸引儿童的参与。

二、早期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下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提高学前儿童书面语言学习能力,培养自主阅读者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学前儿童参与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需要研究早期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实践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由于早期阅读活动具有整合性特点,教师既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技能,又要让其理解阅读的内容、体验阅读文本所蕴涵的内容,因此,早期阅读活动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要素。同时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包含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三种内容的活动,这三种内容的早期阅读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此外,随着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读本类型的不断丰富,如出现了电子阅读等不同于传统纸质图画书的阅读对象,同样是图画书阅读,有故事类图画书、知识类图画书、诗歌类图画书等,这使得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出现了新的特征。因此,以下探讨的是早期阅读活动在幼儿园一般的集体阅读情境下组织和实施的基本步骤,为教师完成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提供思考。

(一)创设情境,引发阅读兴趣

儿童的阅读兴趣是保证早期阅读活动顺利、高效展开的必要条件。在组织集体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前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的氛围是幼儿教师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导入、利用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具玩具、出示图画书封面组织讨论等方式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以下是几种导入激趣的方法示例。

1.语言激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书,你们想看吗?教师出示图书,告诉幼儿图书的名称,并带领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认读封面上的汉字。(《皮皮鼠吃跳跳糖》)

2.教具玩具激趣

例一:(出示蓝天的背景图)看到这样的颜色你会想到什么?再加上一个小白点后又是什么?今天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蓝蓝的天空中,也是从这朵白云开始的。(《两朵白云》)

例二:(教师出示一对兔子耳朵)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小兔子长长的耳朵能干什么?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长长的……》,里面有许多小动物也有长长的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长长的……》)

3.封面激趣

例一:观察封面,说说封面上有谁?《我的幸运一天》是“谁”的幸运一天?小猪?狐狸?(《我的幸运一天》)

例二:观察封面。这是谁?他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国王生病了》)

(二)有步骤阅读,开展阅读指导

学前儿童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观察、想象、探究、理解、情感表达等不断改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生成新的意义。因此,儿童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图画书创作者进行交流、理解与对话的过程。有步骤地展开阅读过程,既符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有步骤阅读包括多种阅读方式的交互进行。如分段阅读、精选图片阅读与完整阅读,幼儿自己阅读与师幼共同阅读,大书阅读与人手一本小书阅读或同伴阅读等。在不同的阅读方式有步骤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的阅读指导的重点也不一样。

如在分段阅读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儿童对图画书的内容进行反思和预期,并通过图画书内容来验证预期,以此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儿童特定的阅读预备技能;在精选图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最喜欢图画书中的哪几页?为什么最喜欢这几页?以此培养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体验自身情感的能力;在完整阅读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儿童体会图画书的语言、画面、人物的心情、文本的内容及内涵等,培养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师幼共同阅读(一般也是大书阅读或利用PPT阅读)中,教师要关注儿童的所思所感,要组织以儿童为中心的讨论活动,通过与儿童的协同合作、建构意义和分享回应来培养学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倾听和回应的技能;在幼儿自己阅读(一般也是人手一本小书阅读或同伴阅读)中,教师要加强对如何阅读图书的指导,如何看书、如何翻页、如何观察图片,可以结合所认识的字猜测画面内容、如何与同伴沟通交流等,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围绕重点开展活动,掌握核心经验

每个早期阅读活动都有其自身的重点、难点,针对阅读的内容不同、参与活动的儿童年龄和知识经验的不同,每个早期阅读活动要传递的核心经验也有所不同。教师在组织早期阅读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重点来开展活动。前图书阅读活动可以重点围绕阅读内容开展表演、游戏、讲述故事和图片内容等活动;前识字活动可以通过“认一认”“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汉字构成规律等核心经验;前书写活动可以通过描画、画符号、为小动物找家(认识田字格)等活动帮助儿童积累前书写经验。

(四)组织阅读延伸活动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对儿童前图书阅读、前识字、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稳步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树立长期教育的观念,每个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可以组织与阅读活动相关的延伸活动,让学前儿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早期阅读活动中学习的核心经验,如通过区域活动中的讲故事活动、表演游戏、创编扩编、朗读活动,以及家园配合的图书制作活动、亲子共读活动等内容延伸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以便更深入地支持早期阅读活动的成果。

早期阅读活动案例

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大班)[2]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看懂故事,理解“幸运”一词。

2.仔细观察绘本画面,能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对话作出推测。

3.体验故事的幽默与有趣,感知小猪如何将危险变成幸运的机智。

活动准备:

故事幻灯、图书。

活动过程:

1.导入:观察封面,理解“幸运”的含义

(1)阅读封面图片: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书名:这本书的书名叫《我的幸运一天》。什么叫幸运?

(梳理:幸运就是运气好。)

2.分段阅读

(1)阅读第1~7页

①问题前置:这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等一会儿我们到书里去找找吧。

②交代阅读要求,教师示范

两个人看一本书:我的右腿和你的左腿并在一起变成一张小桌子。书放在小桌子上一页一页仔细地看,看到有个小夹子的地方为止。

③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视观察幼儿阅读情况。

④交流:这是谁的幸运一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利用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3张。(直冒冷汗、浑身发抖、耳朵都竖起来了……)

梳理:啊,看来狐狸真的很幸运,小猪真倒霉。

⑤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2)阅读第8~21页

重点:猜测故事情节变化,揣摩狐狸和小猪间的对话与心理。

①问题前置:小猪会被吃掉吗?接下来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请你们取下书上的小夹子,再仔细地看一看,看到有个书套的地方为止。

②幼儿自主阅读。

③交流。

小猪被吃掉了吗?那狐狸在干什么?

看到这里,你觉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为什么狐狸不吃小猪,反而要为它洗澡、做午餐、按摩呢?

④通过关键提问引导幼儿猜测小猪和狐狸的对话,从而理解并不是狐狸想这样做,而是小猪想的办法让狐狸上当。(教师一边提问一边结合PPT讲述文本内容予以回应)

关键提问:

小猪会怎么说,才让狐狸心甘情愿地为它洗澡?

小猪会怎么说,才让狐狸心甘情愿地为它做丰盛的午餐?

小猪会怎么说,才让狐狸心甘情愿地为它按摩?

狐狸为什么会这样做?想吃得更干净一点?小猪想办法骗狐狸上当?(根据幼儿的理解进行引导和回应)

(3)阅读故事最后部分

①质疑:小猪为什么要让狐狸做那么多事情呢?(想把狐狸累死乘机逃跑;趁狐狸累了休息的时候逃跑)小猪的办法会成功吗?

②幼儿自主阅读最后部分。

③交流:

小猪成功了吗?那狐狸怎么样了?(狐狸累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利用PPT观察细节:眼睛快闭上了、满头大汗、眉头皱起来了、抓痕)

现在你知道这是谁的幸运一天?

3.完整阅读绘本

(1)师生共同阅读,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把书套拿下来,完整地看一遍。没有书的孩子把椅子后退一步,到老师处拿一本书。)我们一边看一边讲,讲到哪里,书就翻到哪里。

(2)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小猪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骗过了狐狸,保护了自己,把不幸的事变成幸运的事。以后我们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也要像小猪那样不害怕、不紧张、开动脑筋,想出办法。

4.活动延伸:观察封底

狐狸醒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原来这个故事还没完,我们以后再接着讲。

思考与练习

联系上述案例谈谈开展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步骤和价值。

[1] 此部分内容引自周兢、张杏如主编.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教师用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本活动案例由浙江省上虞市爱弥尔幼儿园罗招娣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