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摩研讨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备课、说课、评课的过程,是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可以快速吸收他人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教师。观摩活动还可以引出不同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提供多侧面、多层次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促使教师更理性、更自觉地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发现,逐步创造出新的教学智慧。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和各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幼儿有效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上好一个活动的前提条件,要想活动“出彩”,备课是很重要的一环。幼儿园的“课”是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包括教学活动,也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周密思考。思考越深入、具体,活动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备课越充分,底气越充足。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过于在活动形式上下功夫,每种形式都只是走走过场,蜻蜓点水、一过了之,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喧宾夺主,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过于在活动材料上下功夫,为了吸引幼儿兴趣,准备很多道具,致使孩子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材料的操作摆弄上,或准备的材料虽多,却没有层次性,幼儿探索空间不够;过于在“怎么教”上下功夫,设计活动“想当然”,将每个程序都想得很周全,但忽视幼儿会有哪些需求,对活动程序中幼儿会有哪些反应思考不够,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好。
幼儿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选材、活动中的幼儿、过程与方法等。
1.备活动目标
目标制定是否适宜,对活动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目标是活动要达到的结果。制定目标时,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将各领域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有机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在目标表述上尽量用可以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来体现,要设计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具体且针对性强的目标。目标以2~3条为宜,切忌过空、过大、过难,一定要和活动紧密结合。
2.备活动选材
选材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且具有“适度新颖性”的特点。教师要钻研活动选材,明确选材内容的目标和要求,将内容吃透。包括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突破方法的思考。另外,还要深入挖掘选材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选材的教育价值。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个别、室内、室外)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3.备活动中的幼儿
青年教师备课往往忽略对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和需求的考虑。教师要时刻铭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幼儿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这样的提问是否合适,幼儿是否能理解;教具何时呈现能吸引幼儿兴趣,怎样摆放更便于幼儿活动;如何把握同一班级幼儿的不同层次和能力,如何进行个别指导等。
4.备过程与方法
备过程与方法包括怎样导入活动、引发兴趣;怎样组织过程、突破难点;怎样联系经验、鼓励创新;怎样随机调整、灵活互动等过程。好的活动不是教师教会幼儿什么,而是幼儿主动发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引导的方法很重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是有效引导幼儿获得经验的一把金钥匙。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说课
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个说,一展示”,“四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
1.说教材
(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方法。
2.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
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3.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
4.说活动过程
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需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完全按照教案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5.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
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评课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度。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选材
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并具有挑战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方法的设计是否具有游戏性和创造性。
3.评教学程序
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环节是否一环扣一环、层层递增;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看教学方法是不是多样化;看教学方法是不是创新;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课件)。
5.评师生互动关系
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洽情况;活动现场师幼互动是否具有质量;教师现场对幼儿的观察与引导是否有意义;是否与幼儿实现有效的互动。
6.评教师的反思与答辩
看教师课后的反思是否有价值、有效;看教师从反思与答辩中反映出的专业水平:反思与答辩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7.评教学特色
即看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
听课、评课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对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有利于激励幼儿园教师优化教学艺术,促进幼儿园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幼儿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案例★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吹泡泡。教师先拿出一支吸管,让幼儿猜一猜它能否吹出泡泡,幼儿齐声说“能”,于是教师演示了用吸管吹泡泡的过程,然后要求幼儿尝试;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只纱网,也要求幼儿猜测,同样教师演示了用纱网吹出泡泡的过程,随后幼儿尝试操作了一番。之后教师总结道:凡是有孔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最后,教师拿起一根能弯曲的细铁丝,问幼儿:“这是什么?它能吹出泡泡吗?”幼儿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教师说道:“我说它能吹出泡泡。”这时,一名幼儿马上大声说:“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教师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这个话题,只是笑着问:“是吗?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那让咱们看看这根铁丝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接下来教师进行了操作验证,当然,这根铁丝经过弯折确实能吹出泡泡。但在之后的过程中,教师再没触及与孩子说的那句话相关的话题。
事后,参加观摩的教师对幼儿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教师是否应该及时回应幼儿以及当场的回应是否恰当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分析
对于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来说,这样的事情时常在我们的身上发生。从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面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意外”问题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比较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幼儿得到知识只是从教师那里看到和听到的,而不是真正通过做而得到。教师应改变教育方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案例中的教师没能积极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没等幼儿探究就马上给出答案,忽视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当幼儿说出“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时,教师没有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讨,而是采取回避的方式,肯定自己的之前预设。教师应创设问题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通过实践自己找出答案,引发幼儿的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要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话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对于教师来说,观摩活动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也可以让主讲教师通过此次活动发现问题、总结教训,从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策略
1.幼儿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
2.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要及时抓住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契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讨,而不应该采取消极对待的方式。
3.随时随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4.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引发幼儿的质疑,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好一节观摩研讨课,需要幼儿教师掌握好备课、说课、评课三个方面的学问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