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思路,细沟通
每个人做事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引下进行的,业务管理者制订保教计划也是有他们自身的思路和想法的。所以,在指导过程中,如果园长对保教计划有不同的想法,也要本着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先去耐心倾听业务管理者想法,了解他们的思路。在意见不同的情况下,要通过研讨的方式去充分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可引导业务管理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园长的耐心、尊重会让业务管理者对工作更有信心,敢说话,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园长有时也可以采用团队研讨的方式,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分析,达成一致,再请业务管理者改进。这样会让更多的管理者了解保教工作思路,管理层更能上下一条心,为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形成有特色的幼儿园共同努力!
(二)同阅读,共诊断
计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协商和调整。即使计划已经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但是沟通的效果如何,还需要结合园长和保教管理者对计划的进一步审阅来决定。审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从局外人的角度审视保教计划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判断计划的内容是否可操作,计划的内容是否做到面面俱到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园长与保教管理者共同阅读计划文本,共同诊断。
(三)看细节,重操作
保教管理计划与全园计划不同,它涉及很多具体工作的落实,这些工作有的可能还有详细计划(比如家园工作、教科研工作)有的却没有,所以它的目标、措施设计不宜太过笼统和泛化,要具体可操作,使管理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例如,某园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保教工作问题是“日常保教工作不够规范”,目标是“加强日常保教工作规范性”。可以想见,如此宏观笼统的问题和目标是可以适合任何一所幼儿园,任何一个学期的。那么,不规范在哪些地方、哪些环节?有没有可以具体改进的地方,怎么改进?笼统的设计导致实施时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走形式,难以达到改进管理的效果。如果每学期的计划都如此制订,可想而知,保教质量是难以提高的,因为它太缺乏针对性。所以,园长在指导业务管理者时要能够针对这样的问题给业务管理者指出,引导和督促他们将问题诊断清楚,使设计具体可行。
(四)理论联系实际
园长指导保教计划时,切忌只针对结构、文字与业务管理者谈计划的合适与否,就计划谈计划,而是要结合日常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结合从各种途径调研到的问题,以及教改形式、幼儿园的发展需要等各方面信息,帮助业务管理者来推敲保教管理的设计思路是否合适。只有结合实践讨论,才能使计划更贴近实际,解决保教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困惑。就文字谈计划容易让业务管理者更关注文字的修改而脱离实际,使计划流于形式,让计划沦为空中楼阁。并且,一味强调文字,强调格式,也容易让业务管理者忽视计划整体思路的构建。当然,结合实践就要求园长不仅能通过平日细致认真的查班指导,与保教人员的日常沟通,同家长的交流等途径深入了解一线保教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这样与业务管理者研讨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得更有针对性,更易于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