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素质的含义及特征

字体:16+-

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弄清素质的含义、认识素质特点,是努力塑造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

(一)素质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在此处是“本来的”的意思。

素质的特点是素质的外部特征。素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1.遗传性与习得性

先天素质主要通过遗传获得,故具有遗传性。这种先天素质是后天素质提高的条件与基础。但就总体而言,人的素质主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孔子早就说过:“性相近,习相远也。”即是说,人们之间的先天素质相差不大,但后天素质表现之所以相差甚远,取决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及个体主观努力的程度。

2.稳定性与可塑性

素质是个体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固定下来的东西,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一般说,只有那些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品质,才能构成素质;而那些不稳定的,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偶有表现的品质,不能称为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本身是恒定不变的。素质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人的素质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通过个体的努力而加以改变。随着环境与教育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个体主观努力程度的提高,其素质水平必然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3.潜在性与整体效应性

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具有深层意蕴的品质特征,是蕴藏在人自身的、尚需开发出来的身心潜能,并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得到外在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具有潜在性。与此同时,素质具有整体效应性,即是说,人的素质水平的外现是一种综合效应。任何优良素质的外现都是人的德行与智能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仅仅凭某一方面的素质往往很难有所作为。

4.个体性与群体性

素质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素质结构。然而,素质不仅表现为个体性,而且表现为群体性,即表现为各类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品质特征。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素质是群体素质的“细胞”,若没有高素质的个体,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群体;群体素质是个体素质提高的“土壤”,受到群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个体素质可能会提高。

5.时代性与前瞻性

素质是整个人类进化、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人自身的实践,无不具有时代的特征。因而,人的素质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受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人的素质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必须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素质与素养的主要区别

素质与素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素养可定义为:“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视野和底蕴”。它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程素养等,属于大文化的范畴,对认识过程、思考过程、决策过程起作用。而素质(这里特指具体个体的素质)可以定义为:“一个人自发的行为规范”。并由此可以推知,素质与具体人的行为、行动,亦即其人如何为人、处世相关联。“自发”一词表明,素质是个体已经形成的、稳定的,一般不受思维、外在条件所左右的一种存在。

生活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人某方面的素质很高,但在同一方面的素养则不一定高,反之亦然。以政治素质和政治素养为例,学政治学的人,他的政治素养一般高于普通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政治素质就一定很高,为人就一定正派;反之,一些工农出身的老党员,由于接受理论教育的机会少,他的政治素养不一定很高,但在关键时刻却能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就是说,素质不好的人可能素养很高;素质好的人也有可能素养一般。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足以对素质与素养加以区别。似乎可以认为,素养是一种“知识力量”,一个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的素养高必将显得强大;而素质则是一种“人格力量”,是将被其行动证实的力量。比如,意志坚定、为人正直、行为高尚,这些素质更易赢得大众的信任。

(三)大学生素质的基本组成

跨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合的程度越高素质就越高。

(1)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体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水平,它是未来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重要的素质。

(2)文化素质指大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健康高雅情趣的培养。

(3)专业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4)身体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总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四)素质养成的一般过程

把平时积累的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的过程就是素质的养成。素质的养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一般表现为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逐渐定型的特征。教育可以“催化”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