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发展
素质拓展训练是激发和增进个人及组织的系列优势的、现代型的学习和训练方式。
它着眼于受训者的基本面的全面改进,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团队形成的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是当今世界上最通行、最科学、最有效的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它是素质教育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分支。它绝不等同于人们熟知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培训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又称外展、体验式培训),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接受一个个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
这种训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军舰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了,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大陆,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牺牲了,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终于得以生还。但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人,而是求生意志最强的人,他们顽强抗争,坚持到最后。当时有个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培训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培训学校,以年轻海员为培训对象,这是拓展培训最早的一个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转向商界精英。在英国,出现一种叫作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培训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的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因为他们看到,这种训练的精髓,也正是企业所急需的立身根本。
由于拓展培训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这种训练至今已发展成为培养现代人和熔炼现代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以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的激发和升华为宗旨,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设的特殊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挑战极限”性质的活动,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员工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提高团队绩效的目的。
近几年,素质拓展训练在国内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素质拓展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到这项培训中。不少高职院校也在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引进了素质拓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
素质与先天的基础及后天的影响都有重要的联系,它既包含了生理潜能、天赋的一面,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存在所带来的影响的一面。人们倾向于认为素质是由一个人的特质所组成,它既有稳定和惯性的一面,又有可变和可塑的一面,这两面都是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产物。素质可分为两个层面,基础层面:身体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特质层面:创新素质、社会实践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从另一个层面理解,素质是“把个别方面的、零散和游移不定的内容,引入到对人自身所具备的那些内在的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整体性的东西上”的一种把握。从以上意义来说,素质拓展既有挖掘自己特长、潜力、认识自己的一面,同时也有主动锻炼自己,开辟新的素质生长点的一面。
从心理学角度看,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多因素组合的动态系统,即个体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素质拓展包括个体进行素质拓展的心理需要(个体对素质拓展的认识以及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需要)、由心理需要所指向的动机(个体的心理需要发展为对象性的心理状态时就成为动机)、再由心理动机引发的行为方式(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而采取的实际行动)、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反馈(拓展训练始于体验、止于个体感受等综合心理反应反馈于个体并形成一种观念)。总而言之,素质拓展是一个由个体的需要、动机、行为及相关心理反馈因素交互综合作用的动态系统。
目前比较流行的素质拓展训练方案称为“MBM素质拓展训练”。“MBM”是创新空前、**贯注的三维素质拓展训练的英文简称。“M”(Mind)代表“心理”: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心理素质,即最佳的心智、最高的情商、最坚强的意志,知、情、意并举;“B”(Body)代表“身体”:强、健、敏集于一身的身体素质,即最强的体魄、最健的身躯、最敏捷的身手,强、健、敏齐备;“M”(Morality)代表“品德”:真、善、美融于一体的品德素质,即最真的心灵、最善的言行、最美妙的情操,真、善、美共享。
心理性的作用机制:MBM素质拓展训练始于体验,而终于参训者的体能、心理和心智、情感方面的综合改善,整个过程以及循环必须以参训者的“动心忍性”为中介。
MBM素质拓展训练使人置身于生理、心理的极限情境,由此而体验、震惊、反思,进而得到心理、身体、品德三个维度素质的拓展。
所谓“极限情境”通过创设种种特殊“软”“硬”兼顾的情境,使人几乎始终处于一种富于挑战性的高压之中;使一个人原先隐蔽而不易发现的内外问题由此得以暴露,并得到正视的机会和团体的真诚诊治;而一个人原先具有的一切美好素质又同时得到表现和升华,并积极地影响团体,形成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