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课程发展研究

四、综合高中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发展

字体:16+-

(一)香港高中阶段教育概况

当前,香港高中阶段教育大致可以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大类。普通高中教育主要由官立中学、资助中学、直资中学、按位津贴中学及私立中学提供。官立学校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资助及按位津贴学校的管理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或校董会负责,但其经费则绝大部分来自政府。直资学校由法团校董会或校董会管理,可收取学费,并可获政府津贴。直资学校可提供多元化课程及按照其自身的传统和教育目标,制定招收和录取学生的标准。私立学校则自资经营,由校董会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中学提供。2008年起香港开始实施12年免费教育,学生一般都会完成初、高中阶段的学业,很少有人在初中后选择职业教育。但是,香港每年中六毕业的学生当中仅有15%~16%的人能够进入学士学位学习[41],为此,香港的中学会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设计课程,同时学生也会根据就业需求以周末补习等方式参与职业课程学习。

香港的中学按类别划分,有文法中学、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学校三种。文法中学以开设文化课程为主,是香港中学教育的主体部分。1990年全香港有工业中学22所,职业先修学校24所。这类学校与文法中学的区别在于其实用性课程比重较大,具有明显的工商业训练色彩,为学生毕业后的多方面就业方向打下必要的基础。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中三结业后,可以就业,也可以升读工业学院技工课程。

事实上,香港在小学教育后的普通学校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职业教育的内容。文法中学是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中学,主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中国历史等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程,但中一至中三也开设家政、设计与工艺等实用科目对学生进行职业基础知识教育。从高年级(中四、中五)开始,文法中学实行文、理、商三科的分科教学,开设了会计、电脑打字、经济与公共事务、经济、美术与设计、设计与工艺、家政等实用科目(占全部课程的30%),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学校是香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业中学从中一开始便开设金工、木工、电工等占全部课程20%的职业教育课程。职业先修学校中一至中三的课程中,文化课占60%,职业技术课程占40%;高中期间,因升学的需要,职业技术课程减至30%,文化课程占70%。工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参加会考。

据统计,2015—2016年,香港共有572 所小学、506所日间中学及61 所特殊学校。2008年9月以来,香港政府已经透过公立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九年免费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同时全面资助职业训练局为中三毕业生开办的全日制职业教育课程。2009年香港实施新学制后,中学阶段只有一个公开考试,即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由上可见,虽然香港没有综合高中的设置,但因其比较重视职业教育,整个中等教育的普职融合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或者说,在实施普通基础教育的同时,职业基础教育也得到了落实。

(二)香港新高中课程设置

1.香港新高中课程设计的宗旨与指导原则

香港新高中课程设计的宗旨包括七个方面:善于运用两文三语;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当今影响他人、社会、国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问题;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尊重多元文化和观点,并成为能批判、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人;掌握终身学习所需的资讯科技及其他技能;了解本身的就业或学术抱负,并培养正面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艺体活动。新高中课程设计的主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前已掌握的知识;求取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平衡;求取理论和应用学习之间的平衡;求取基于学习和灵活多元化课程之间的平衡;学会如何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习进程;更顺畅地衔接不同的发展途径;加强连贯性。

2.香港新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

香港教育局鼓励学校在制定课程时以学生的兴趣、性向和能力为依归,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新学制中的香港高中课程,包括核心科目、选修科目、其他学习经历。其中核心科目,占总课时的比重为45%~55%,具体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占总课时的比重为20%~30%,具体包括中国文学、英语文学、中国历史、经济、伦理与宗教、地理、历史、旅游与款待、生物、化学、物理、科学(综合科学或组合科学)、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设计与应用科技、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技与生活、资讯及通信科技、音乐、视觉艺术及体育。其他语言课程选修科目有法语、德语、印地语、日语、西班牙语及乌尔都语。应用学习课程科目包括六个学习范畴下的课程:应用科学;商业、管理及法律;创意学习;工程及生产;媒体及传意;服务。其他学习经历占总课时的比重为15%~35%,主要指跨课程学习活动、德育及公民教育讲座、户外考察、体育发展、艺术发展和工作场所参观等内容。

2014—2015学年开始,香港教育局为每所开办新高中课程的公立学校及直接资助的学校提供一项经常性的生涯规划津贴,提升专责教师团队的能量,促进学校加强统筹及推动生涯规划。学校按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需要,提供优质的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服务,让他们以配合个人兴趣、能力和意向做出明智的选择,协助他们有效处理和尽早适应由中学过渡至就业的转变。最终目的是让不同能力、意向和级别的学生,了解个人的升学及就业志向,培养其正面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将个人的志向与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相结合,以及适时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香港新高中课程的多元出路

香港新高中课程设计充分考虑高中毕业生的多元出路,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力和兴趣,并顺畅地衔接了高等教育及就业市场,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学校鼓励学生在修读高中前及修读期间,为自己的职业路向做出明智的抉择。现有的高中课程设计中,高中毕业生将有多种出路,如学士学位课程、内地或海外升学、副学位课程、职业专才教育、非本地课程、就业等。

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阶段学生终身学习途径总结见图2.1。

图2.1 迈向终身学习的多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