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课程发展研究

三、职业高中改办的综合高中——两难中转型

字体:16+-

我国职业高中改办综合高中,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安排,在特定时期顺应了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的高等教育扩招,“普高热”导致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另一方面,1995年实施的中专学校毕业生逐步实现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政策效力显现后,职校优势尽失,不少职校生源紧缺,难以为继,综合高中应运而生,即可同时招收普高生和职教生,融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这种综合高中的学制通常为4年(3+1),3年普通高中教育+1年职业教育,三年可以参加高考,未升学者再进行1年的职业教育。“整个学制安排不仅体现了对普通教育课程的重视,而且由于国家并没有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建立‘立交桥’,对于对口升学的比例又进行了限制,因此,综合高中的职业性发展也要受到限制。”[9]由于综合高中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与普通高中相差甚远,甚至与一些技工学校也有相当的差距,因此综合高中在现实中遭遇了两难困境:一是学生在高考中的应试能力不如普高学生,二是毕业参加工作的动手能力不如一般中职学生。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综合高中的办学效用并不高。

对于综合高中的利弊得失,众说不一。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职业高中改办综合高中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综合高中停办堵死了“曲线高考梦”的通道,使家长和考生更理性地选择职校。[10]叫停综合高中,对职教发展是一个契机,职业教育需要重新思考发展定位,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找准办学特色,职业教育要回归本位。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单一的普通高中教育是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它偏重学科知识,基本不考虑职业技能,毕业生主要面向高考,高考落榜后,就业无一技之长。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它偏重职业技能,文化知识浅,深造困难大”[11]。

其实,综合高中兼顾升学、就业两大功能,旨在培养有继续学习能力和一定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可为学生架起了成才的“立交桥”。但是在办学实践中,一些综合高中仍然以升学教育为主,学校内部简单的普职教育二元划分,课程设置缺乏统整,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定位难以落实。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让综合高中学生走出升学与就业的两难境地,真正实现综合高中的本质追求,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者的人才观和价值观。综合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其特点表现为基础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综合高中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的同时,强调为不同类型及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个体提供多元选择与合理分流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