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课程发展研究

三、综合高中课程设置

字体:16+-

综合高中课程根据学生高一后、高二后两次发展选择的学习实际,三个学年分别设置。

(一)第一学年课程设置

第一学年课程设置面向综合高中全体学生,由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第一学年基础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必修、达到高中学业水平考核要求的课程,学生须获得52~63学分。

拓展选修课程(以下简称“拓展课程”),学生须获得7~18学分。由学生根据发展需求、按学分管理要求自主选修。

第一学年基础课程中有部分必修课的课时有一定弹性安排,学生须统筹计划本人第一、第二学年课程,根据本人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核的时间适当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修习课时。课程设置见表5.2。

表5.2 综合高中第一学年课程设置表

(二)第二学年学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

第二学年学术发展方向课程面向综合高中学术发展方向学生设置,由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

第二学年的基础课程为学术发展方向的学生共同必修、达到高中学业水平考核要求的课程,学生须获得28~48学分。

在第二学年的拓展课程学习中,学生须获得22~42学分。学生根据发展需求、按学分管理要求自主选修。

第二学年基础课程部分必修课课时有一定的弹性安排,学生须与本人第一学年课程统筹安排,根据本人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适当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修习课时。课程设置见表5.3。

表5.3 综合高中第二学年学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表

续表

(三)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

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面向综合高中技术发展方向的学生。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设、调整专业,专业建设及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为依据。

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对准技术发展方向职业标准,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

基础课程是技术发展方向的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学生须获得28~48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专业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技术发展方向、按照教育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学分由学校自主安排。

拓展课程,由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修。拓展课程应丰富多样,学时由学校在充分征求意见、做好需求分析基础上统筹规划、自主安排。

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设置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行。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可以实行至第三学年上学期。课程设置见表5.4。

表5.4 综合高中第二学年技术发展方向课程设置表

(四)第三学年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设置

第三学年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面向准备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的综合高中学生设置,由公共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

公共必修课程(以下简称必修课程),是升学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学生须获得6学分。

限定选修课程为专业学术基础课程(以下简称限选课程),分基础课程和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两类。基础课程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由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按照升学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要求设置,由学生自主选修。

拓展课程由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修。

限选课程的科目须满足学生需求,拓展课程应丰富多样,学时分配由学校在充分征求意见、做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自主安排。

第三学年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的课程设置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行。课程设置见表5.5。

表5.5 综合高中第三学年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设置表

续表

(五)第三学年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设置

第三学年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面向准备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的综合高中学生设置,由公共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是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的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学生须获得6学分。

限选课程分基础课程、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三类。基础课程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由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按照升学职业高等院校专业要求设置;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技能要求设置。

拓展课程由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修。

限选课程的科目须满足学生需求,拓展课程应丰富多样,学时由学校在充分征求意见、做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自主安排。

第二学年课程设置可以实行至第三学年上学期。第二学年修习技术发展方向课程的学生可以在高三上学期或高三下学期开始按本课程方案学习;第三学年上学期选择修习升学普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的学生,根据学业实际及发展意向,也可以在下学期开始按本课程方案学习。

第三学年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的课程设置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行。课程设置见表5.6。

表5.6 综合高中第六学期升学职业高等院校方向课程设置表

(六)第三学年从业资格和就业指导方向课程设置

第三学年从业资格和就业指导方向课程设置简称“就业方向课程”,面向准备就业方向的综合高中学生。学校在第3~5学期技术发展方向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实际,适当调整专业课程开设,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对准技术发展方向职业标准和学生终身学习需求,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课程结构,构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职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为就业发展方向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学生须获得6学分。

限选课程分基础课程、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三类。基础课程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由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按照学生规划继续教育专业要求设置;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技能要求设置。

拓展课程由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修。

限选课程的科目须满足学生需求,拓展课程应丰富多样,学时由学校在充分征求意见、做好需求分析基础上统筹规划、自主安排。

学生可以在高三上学期或高三下学期开始修习本课程方案。

第三学年就业方向课程设置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行。课程设置见表5.7。

表5.7 综合高中第三学年从业资格和就业指导方向课程设置表

[1] [美]科南特:《科南特教育论著选》,陈友松,译,3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窦坤,桑元峰:《科南特的“综合中学”模式及其现代启示》,载《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 美国的综合高中为学生分流提供三个课程轨道,除了由学术类和职业类课程建构的两轨之外,还有专门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提供支持的“基础类课程”轨道。

[4] 方彤:《瑞典基础教育》,118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谌启标:《瑞典综合高中的职业教育》,载《教育与职业》,1998(5)。

[6] 李丽洁:《MESGS课程包:澳大利亚发展综合中学的新举措》,载《中小学管理》,2012(6)。

[7] 王斌华:《今日美国综合中学》,载《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3)。

[8] 刘丽群,王继玲:《多元共享,适性发展——美国综合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载《课程教学研究》,2015(5)。

[9] 常宝宁:《台湾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举措及其启示》,载《中国教育学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