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完美主义:孩子犯错应对法

完美主义的多面性

字体:16+-

为了更好地理解完美主义,我们就要从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思维和感受三个层面来理解完美主义的不同特征。行为指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动作过程;思维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观念和想法——思考问题时内心的自我对话;感受指的则是我们的情感世界——比如,恐惧、高兴、焦虑和生气。

通过上面的“完美主义一览表”,我们知道,完美主义的某些特征会通过这三个方面集中表现出来,但表现形式会略有不同。比如,一个人可能会想,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应该达到完美(思维),因此他会非常担心细节方面的错误(感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此人在工作过程中会特别注重细节(行为)。这三个方面都包含了类似的信息,但却提供了认识完美主义的不同视角。你所获得的观察途径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家庭中的完美主义,然后才能找到相应的改善措施。

完美主义者的行为特点

约翰经常自寻烦恼。在学校,他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何一门作业,并且总是希望看到绝对完美的完成效果。他把老师布置的所有阅读作业都完成了,但是,当他发现只有借助于笔记才能记起所有的要点时,他又开始担心起来:要不要把阅读材料再重读一遍?写作的时候,他在担心:是否漏掉了哪一点?除了阅读材料上的内容,试卷里是不是还会出现阅读材料之外的内容?

在开始写作之前,约翰总是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搜集素材、将一切安排就绪、构思写作框架、整理桌面。如果你在旁边,你可能会想:他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写作?当一切安排就绪,他终于拿起笔写了一两句,但是,他又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因此,每写一句他都要来回重写几次。

莎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有些作业她根本就没有做。她的父母批评她太懒惰,并且给她规定了固定的学习时间,希望以此来提高她的自我管理能力。虽然她表面上没有反对父母的这一做法,但在自己的房间,面对摆在面前的作业,她一脸愁容,并长吁短叹的,然后,她坐在书桌前,不是在胡思乱想就是在做着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并且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父母是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伴有焦虑情绪的过度活动症是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吗?

看了上面的两个例子,很多人肯定会认为约翰是完美主义者的典范。他心情焦躁,一刻也不能停歇,并且从来不满意于自己的表现。对于约翰来说,达不到最好就意味着要重做一遍。他很有可能会说,“我真是个笨蛋!”或者“我真是愚蠢至极!”这种长期忙碌、焦虑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否定式的评论方式是完美主义者最常见的行为特征。

那么,莎拉的例子又说明了什么呢?与约翰相比,她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好像不大在乎事情的结果会如何,并表现出自我放任的样子。

如果我说莎拉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多人肯定会感到非常奇怪。莎拉的例子向我们表明:对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描述通常非常局限,并且,事实上,完美主义的表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类似莎拉的完美主义者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消极,对任何事情也都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并且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很多父母认为像莎拉一样的孩子非常懒惰,满不在乎,但是,真正不在乎自己的成败的孩子是不会像莎拉那样对自己的不佳表现感到烦恼的。相反,如果表现不好,只有像莎拉一样的完美主义者才尤其会表现出冷淡、难过、沮丧或者敌视的情绪。他们在想:“既然我做不到最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以此看来,给他们打上“懒惰”的标记实在是不大妥当。

因此,从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上来看,完美主义者可以分为从拼命工作、内心焦虑的成功者到沉默寡言、灰心失望而一事无成的人等不同范围的人群。

拖延症

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有严重的拖沓习惯。引起拖延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就是完美主义。拖延者好像在说(通常是无意识地),“我或许不能把它做到完美,因此我不确定我是否愿意去做。”为了避免不完美而拖延时间的人内心会非常恐惧和焦虑,他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想要达到完美,而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工作的动力。虽然有的父母会以为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他们懒惰,甚至把它理解成一种反抗行为,但完美主义儿童确实是由于害怕得不到高分而犹豫不决。

虽然要区分这两种原因并不总是十分容易,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的其他完美主义迹象,或许就应该明白,孩子出现拖延行为的原因是害怕。

对他人妄加批评

我在引言部分提到,我不大情愿让女儿单独待在厨房里烹制薄煎饼,这其实体现了我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方式。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项工作必须要准确无误地来完成,这就意味着我必须亲自动手来做。完美主义者之所以对他人要求苛刻,原因就是他要求事情必须要按正确的方式进行。完美主义者的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展现出来:

●一个年轻人被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所录取,可他的父亲却说:“嗯,还可以,不过却不是常春藤联盟名牌大学。”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既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厨师,可是,每当她精明的母亲来探访时,都要跟着母亲学习如何制作咖啡。

●一个学龄前儿童拿着刚刚画好的一幅画兴高采烈地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看着他手里的画问道:“猫的尾巴跑哪儿去了?”

记录一下

仔细阅读第6页“完美主义一览表”部分完美主义者的种种行为(“完美主义者的行为特征”)。在随后的几天里,你可以观察家庭成员中有没有人表现出这种行为,并迅速把它记录下来。一定要谨慎,不要让人感觉有人在“盯梢”。

谈一谈

和孩子或伴侣谈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引起你的关注的一些行为。你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了解情况——搜集信息,了解他人对此事的看法。如果你和家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个人话题,那么这种活动进行起来会比较容易;如果你和你的家人没有这种习惯,下面的一些建议可能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虽然你可能会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生气,但是,激烈的对抗只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如果你真的关心你的孩子(即使你非常生气),那么,请参照下面的例子。你可以说:“有件事情我一直非常关心,我发现,你在考试前一分钟的苦苦挣扎让我很不安,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你知道为什么会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上,而是要积极关注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内心矛盾。当然,你可能想要降低孩子的控制欲,但是你首先要弄清楚,当孩子感觉事情无法控制时,他们内心会出现怎样的焦虑情绪。

如果你也会出现这种行为,和孩子讨论一下,然后提出共同改进的意见。你可以说:“最近我一直在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我们两个都……(对这种行为进行命名),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你知道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吗?”坚信这一事实:你和你的孩子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问题的人。合适的情况下,你可以对孩子说:“前几天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儿子好像对自己的作业从来不会感到满足,虽然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发现你也有这种倾向,我担心这是不是你的一个问题呢?”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耸耸肩,以一句惹人恼怒的“我不知道”来回答,你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引导孩子说话:对你的孩子说,“好吧,可是我很想和你讨论讨论,因此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等过几天我们再一起探讨。”然后先把这一问题放在一边,等过几天再来解决——要不断尝试。

如果有些问题非常重要,并且必须要进行讨论,要让孩子做出选择。不是选择要不要讨论这一问题,而是要选择和谁来讨论这一问题:“你是愿意跟妈妈还是跟爸爸(一个亲人、信任的成年人、咨询师或牧师等等)谈一谈呢?”

记住,在进行上述对话时一定要保持你的幽默感。你可能很想说:“追求细节会让我疯狂!你也有同感吗?”不要向孩子隐藏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这不是软弱的表现!相反,它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则信息:你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够共同克服掉完美主义的缺陷,你们将会获得更加美丽、更加成功的人生!同时,这种方法也向孩子传达了三件事情:1)你愿意改善你们的生活,2)你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3)你相信你们是可以做到的。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这些信息都是克服完美主义的前提条件,并且为你们的生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当一切进展顺利时再向孩子提问,切勿在和孩子争论的时候提问。在第2部分,你会发现更多关于如何说话和做事才能有利于你们的谈话的建议。

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模式

雷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他来自一个非常混乱并且有酗酒史的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雷经常会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虐待。他说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名转盘子的马戏演员,手里有很多盘子,并且要时刻不停地让它们在长长的竹竿顶上不断地旋转,哪一个也不敢怠慢。雷总要努力地掌控全局——客户、顾客、家庭活动、朋友、自己的兴趣爱好——竭尽所能地让每个人都高兴。他很小就明白,如果他努力做好每件事情,他的父亲才有可能不会如此生气。尽管很难如愿,但雷还是相信,只有竭尽全力做到完美,他才能赢得片刻的家庭和谐与安宁。他想,只有让他人高兴,自己才会感觉高兴。

琼的父母认为,只有指出别人的缺点,才能帮助一个人成长,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改正的办法。结果,琼每次听到的都是父母批评的而非褒奖的言辞,说她做得如何不好。琼从父母的反应中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不论她做得多么好都永远不够好。但是她没有放弃,琼还是尽力做到完美,希望这样才能让父母引以为豪。琼认为,如果自己是完美无缺的,父母就会真心爱自己。

我们都有自己的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自身的行动——我们是谁?我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像上面的两个例子所阐释的那样,我们把这种信念理解为一种内心感悟或自我对话。雷的观念是:“如果我是完美的,世界便是晴天。”对于琼来说,她认为:“只有做到完美,自己才能受到重视,才能被他人所接受(值得珍爱)。”

记录一下

重新回顾一下“完美主义一览表”,仔细阅读“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模式”部分的内容(第7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关注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快速记录一下类似的思考模式。

虽然雷和琼都不大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但为了赢得梦寐以求的父母关爱和家庭的和谐,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努力追求完美的表现。他们的思想观念深深根植于自己所生存的土壤,并且在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的日常接触中逐渐形成、发展。

大多数完美主义者的内心独白反映了完美主义的普遍特性。一般情况下,这些思想观念对完美主义者自身并不具备积极的意义,也很少会表现出他们的热情,比如“能够完美地完成这项工作真是太好不过了”或者“我真想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相反,完美主义者的内心独白大都含有焦虑和要求的意味,体现这种情绪的词语有“应该”“必须”“需要”或“不得不”等等。比如:“我一定要做好它,因为我需要一个完美的成绩”或者“我必须要赢得这场胜利。”这种一定要做到最好的压力是完美主义的一个典型特征。害怕出现错误其实是非常普遍的。

完美主义者的内心对话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行动指令(“得到一个完美的成绩”)并且说明了他们在生活中的表现状况(“我好像一件事也没有做好过”)。如果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做以及做得更好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你很有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