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完美主义:孩子犯错应对法

类似于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模式

字体:16+-

在一次谈话中,有个人弄错了一个称号,事后当他意识到这一错误时,他对自己说:“我真是一个傻瓜!”

一名优秀的年轻学生运动员在好几场篮球比赛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他却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他输掉的那场比赛,他认为,这场糟糕的比赛足以证明他是一名非常糟糕的篮球运动员。

一个学生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她不像以前那样聪明了,因为自己现在的成绩比以往要差。

谈一谈

与孩子和伴侣谈一谈,看他们是否也经常会有列表上所列举的思想模式或其他类似的思想观念和想法。进行此类活动的时候,请遵守我们在上一个“谈一谈”部分所提到的一些规则(13~14页)。记住,任何人都不具备读心术,因此,即使你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正在表现出某种思考模式,事实也不一定如你想象的那样。本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去提出一些问题——你所听到的答案有可能和你的期待值有一定的出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没完没了地苦苦挣扎于某项任务时,你可以这样问:“看着你这样努力,我想知道你是不是认为只有把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才可以。”当你的伴侣犯了某个错误时,不妨这样问:“事情出现差错后,看着你痛苦的眼神,我想知道你是否认为出错就意味着自身有问题呢。”你自己也可能会有类似的想法。

注意我们在上述问题中所使用的词语——“我想知道”,类似的词语表明你是真的想知道他们的想法。虽然你根本没必要使用一些确切的短语(没有必要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非常想了解家人的内心想法。“是因为……么?”这也是一个引导孩子开口说话的方法。

记住,当家人在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听,以便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线索;另一点需要记住的是:虽然他们的某些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但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者是可笑的。如果你的孩子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做到足够好,那你的任务就是要安慰他,而不是要千方百计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完美主义者的情感世界

如果说完美主义者的内心对话描绘了完美主义的大概轮廓的话,那么他们内心的情绪、情感便为这幅图画增添了一些具体的色彩。

仙蒂是一名高中生,她做事积极性很高,并且要求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好。当她被分配到和其他人一起来完成一个小组作业时,仙蒂感到非常有压力,因为她既害怕别人不能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又担心他们做不好。对失败的恐惧让她固执地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要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否则她就会愤怒无比。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同学见到她就会绕道而行,他们发现仙蒂苛刻的要求让大家很反感。

恐惧、焦虑和愤怒

仙蒂的例子说明:完美主义者对自身和他人的要求过于苛刻,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对他人的强硬态度源于内心的一种恐惧,完美主义者害怕别人的拙劣表现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

恐惧能给人以强大的动力,它可以集合我们全身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自己。虽然适度的恐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强烈的或者长期的、不间断的恐惧情绪会给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它剥夺了我们的生机和活力,抑制了我们能力的发挥并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恐惧还会让人产生一种焦虑情绪,尤其是当人们长期生活在某种混乱或者危险环境中的时候。有些完美主义者会产生普遍的焦虑情绪,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害怕自己出错并且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恐惧、愤怒和普遍性的焦虑情绪皆为完美主义的部分情绪图谱。适度的谨慎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水平,但是强烈的、长期的恐惧情绪却会阻碍我们的发展,让人产生愤怒情绪和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愤怒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水平,而且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却会让我们丧失斗志。

羞愧

在很多情况下,比起恐惧,羞愧是完美主义的更加典型、更加普遍的一个特性。与其说羞愧是一种单独的情绪情感,不如说它是人们内心所产生的一种自卑感和感觉不为他人所接受的一种总体感受,它让人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雅各布总是认为正确地说话做事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管碰到同伴们在谈论什么,他都要求自己能熟知一二。一般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当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左时,他就会感觉无比愤怒和不安。因此,当别人发表某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时,雅各布虽然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但内心却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因为自己懂得不够多或者不能让他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感到尴尬无比。他私下里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而且感觉他也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聪明。

羞愧和尴尬竟然是完美主义的部分特征,这似乎让人感觉有点奇怪。我们经常会认为完美主义者非常傲慢,并且经常采取过激的行为,而事实上,他们也有恼人的自卑感并且从未认为自己做得足够好,只是他们不会在公众面前显露自己的这些弱点而已。因此,虽然傲慢和骄傲自大是很多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并且这种负面特性也不利于他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但这并不是完美主义的根源所在。完美主义者之所以会炫耀和表现自己,说到底还是因为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们有时也认为完美主义者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称赞他们自信、满怀雄心壮志、精力充沛并且非常能干,这就足以掩盖他们内心可能存有的羞愧感和其他自我怀疑的情绪。我们经常会错误地认为这些积极的特性是完美主义者身上的完美主义所带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就像焦虑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水平一样,实际上,完美主义也会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阻碍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这是因为完美主义者的焦虑情绪会让他因为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而这种过分的关注和担心实际上会影响工作的流畅性,不利于一个人整体能力的发挥。为了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实验:你端着满满一杯咖啡穿过房间,如果你担心咖啡从杯子里溢出来而一直注视着杯子里的咖啡的话,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把它弄洒。许多年以前,精神病学家大卫·伯恩斯通过研究证明:那些极有才干的成功人士往往不会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而那些在生活中也确实非常成功的完美主义者却时刻能感受到完美主义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有时候,完美主义者自身的恐惧感也会让他们感到羞耻。虽然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不要像个孩子一样”,但我们却发现完美主义者经常会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中:他们既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又担心自己考虑得太多。

记录一下

阅读第8页“完美主义一览表”部分的完美主义者的情感世界,看自己是否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情绪情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观察自己的内心感受,看什么时候会产生这种情绪,并且,出现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问一问自己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和自己的情绪有什么必然联系,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谈一谈

如果你认为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的情绪,要先找他们核实一下。像这样尝试着提问问题:“最近几天你好像很生气,我说得对吗?”运用第一个“谈一谈”部分所提到的一些原则(13~15页),如果你能培养对他人的移情能力,谈话就比较容易进行——耐心聆听孩子和伴侣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心情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你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借机了解他们此刻的心理感受。

他们的负面情绪有可能源于他们内心的错误想法,但是,你需要做的不是要证明他们的感觉是多么的错误或疯狂。感觉只是感觉,它们只不过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为某件事情感到焦虑不安的话,那么她千方百计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的就是聆听她的心声,承认、确认她的感受(“把它做好会让你非常有压力,对吗?”),除此之外,你还要让她知道你想帮她减轻心理压力。你会在第2部分找到许多相关的方法。此时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要聆听她的心声,了解她的想法,并且要表达你对她的关心。

其他的研究角度

行为、思想和感觉为我们研究完美主义提供了一条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例如,有些研究人员[1]将完美主义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我导向完美主义(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第二种是他人导向完美主义(对他人要求苛刻,总希望别人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第三种是社会施加完美主义。(他们之所以不顾一切追求完美,是因为深信其他人对自己寄予厚望。)

根据受访者对标准调查问卷的回答情况,还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并将完美主义区分为6个维度:个人标准、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怀疑行动、调理组织化和关注错误[2]。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这些不同的维度中,关注错误是标志完美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完美主义的一个最准确的描述是关注错误而不是为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完美主义不会给人带来快乐,也不是一种荣耀的象征,那些为自身的完美主义感到自豪的人其实是把他们的才华、能力和完美主义混为一谈了。事实上,完美主义会抑制一个人的表现。

完美主义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才干、热情和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极高,并且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一味地批判自己,他们对失败的恐惧要远远大于对成功的渴望,这就是完美主义者不幸福的原因,并且,这种形式的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是截然不同的。完美主义是影响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核心因素。如果自己犯了错误,完美主义者会更加严厉地责怪自己;而如果做得很好,他们也不会感到愉悦,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像一双翅膀一样,完美主义也会有自己不可分割的前缘和后缘,其前缘包含了完美主义的一些积极的特质,比如,执着、关注细节和对成功的渴望,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这些品质充分表现在他们对认同感和幸福的追求上;其后缘包括能够应对焦虑、恐惧、失败和自卑的防御策略,这就是完美主义给人带来的压力和麻烦,也是一条区分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的最明显的界限。

健康的完美主义?

有些学者认为完美主义可以是健康的或适应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有天赋、有精力、对工作的投入——甚至要求在某件具体的事上达到完美——和完美主义之间的区别。完美主义者不仅要求要做好,而且要做到完美。不断有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完美主义者对失败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完美主义会阻碍一个人前进的步伐。因此,完美主义绝不是健康的。有时候,对完美的热切追求可能会帮助你获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但这种思想和行为却不是健康的。

尽管完美主义者是成功的,但完美主义却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1] 保罗·L·休伊特&戈登·L·弗莱特(1991),自我和社会环境下的完美主义:精神病理学的概念化评估和因果关系,《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第60卷,第3期,456——470.

[2] 兰迪·O·弗罗斯特等(1990),完美主义的方方面面,《认知疗法与研究》,第14卷,第5期(44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