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和鼓励是相互联系的:情感的沟通表明了你对他的认可和接受。和鼓励你的孩子一样,移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比如,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轻轻地拍一拍他的后背;当你的孩子描述一段痛苦的经历时,你脸上流露出的痛苦的表情;当一段痛苦的经历终于结束时,你长舒一口气——这些都是关注孩子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的情绪是由于某种误解造成的,那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接受,然后对此搁置不理呢?不论孩子正在经历怎样的情感,你都要一概接受,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仍然需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
一连几天,蒂娜都表现出一幅沮丧和闷闷不乐的样子。站在厨房里,她的爸爸说:“蒂蒂,你看起来很伤心的样子,一切都还好吧,或者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她的爸爸了解到,蒂娜正在学习一门新的数学课程,并且,她发现这门课程学起来非常难。爸爸问她,“你是怎么想的?”蒂娜告诉爸爸她认为自己不如原来想象的那般聪明,她的自信心因此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噢,”她的爸爸说,“我敢打赌,这对你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接着,共同交谈之后,他说:“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感觉好一点。你现在可能是进入了数学学习的一个新阶段,在这段时期,学习数学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或许你只要保持自己的兴趣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出发,蒂娜对自己的经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己也感觉好多了。
是什么东西鼓励了她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爸爸接受了她最初的感受,他认为蒂娜的低落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他站在女儿的角度看待问题,虽然他接着又告诉她另一个看待问题的方式。如果没有爸爸的理解和支持,事情的结局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即使他当初很想帮助她。他有可能会说:“别傻了,你当然是聪明的。”这样的表达会让她感觉自己的想法遭到了他人的嘲笑。即使没有嘲笑的意思,下面的表达也会让她感觉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他人的承认,比如:“好了,不要让它影响你的情绪——要好好努力。”蒂娜应该好好学习数学,这种想法或许没有错,但现在的情形已经让她很受打击,她很难再继续走下去,因为她认为自己不能学好数学。她的爸爸也有可能会对眼前的问题做出回应,而不是对当事人做出回应。通过处理孩子的一些问题,你可以弄清楚二者的区别。
记录一下
在和孩子或伴侣谈话的过程中,要学会用第三只耳朵倾听:除了聆听谈话的主题之外,还要注意说话人所表达的内心情绪——谈话中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如果很难发现对方的内心感受,可以问一问另一个人的意见。
问一问自己,孩子或伴侣的这种情绪说明了什么。这种情感模式是不是会时常发生?如果换作是你的话,你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孩子的这种情绪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记录一下,你对孩子或伴侣所表达的情绪会有什么感受。比如,是感到生气还是害怕?如果是这样,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方式。你或许也很想向另一个人表达一下自己的这些情绪,那么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我”的表达方式,以便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反应。
谈一谈
如果你想通过家庭对话来了解对方的情绪内容,要告知你的家人并寻求他们的合作,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
记住,培养对他人的移情反应需要时间,并且一开始可能会感到有点不自然。如果一种尝试让你感到很不舒服的话,下一次可以试一试另一种方法。关注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如果用第三只耳朵聆听可以帮助你发现孩子的内心感受的话(这种内心感受在一般情况下有可能会被忽略),一定要继续努力。在克服完美主义的道路上,你已经向前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变化才是永恒的旋律。
——艾德里安·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