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小的时候,他们把我送到学校门口,看着我走进校园,然后才转身离开。
有时也能送到教室门口,看着我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和伙伴们打打招呼,然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放下书包,找出书来读……后面会发生什么?课堂上有哪些新鲜事?会不会因为偶尔走神而被点名?或者因为同位的骚扰而被连累罚站?又或者因为课堂的沉闷、课文的无趣而恹恹欲睡?我们是如何在这教室里度过一天的?他们全然不知。这也是大人的无奈——再强大的家长,也只能驻足于教室门外而鞭长莫及。
屋内春秋,如何得知。
我们把太多珍贵的时间消耗在课堂之上,教室之内。
所以,我有一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愿望,那就是课堂要好玩一点。
很庆幸,我的愿望没有落空。他的课堂,总是那么好玩儿,让我们欲罢不能。
一年级时,拼音的学习一直被大家视为最无趣因而最是艰难。老师们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只想在课堂上把那一只只小眼睛吸引住,能让一张张小嘴巴熟练而响亮地拼读出来。所以,你要是从九十月份的一年级教室边走过,耳边响起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拼读声。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声音在抱怨,说拼读怎么还没学会,前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怎么还不会区分……
有时也会听到有人嘀咕:如此费劲学拼音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能有多少机会用到拼音?除了借拼音认识汉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用拼音输入法打字之外,辛苦学到的拼音还能用来做什么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学习拼音,恰好与英语的学习重合,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之间相互打架,给我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
可是,教材上有这个安排,考试卷上有这样的题目,我们还是得学啊。
每一次语文考试,第一题总是“看拼音写词语”,就像每晚七点钟打开电视就是新闻联播一样。他告诉我们,他上届有个孩子,因为没学拼音,不会拼读,前几道题基本上都是丢分。一年级的测试,对拼音考得更多更细,而对测试结果真的不在乎的家长和老师好像没看到过。
早上刚到学校,他组织我们拼读,我们的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再看英语老师的字母教学充满活力,魅力无穷:从一叠卡片中很快地抽出一张来,只是在我们面前一闪,下面马上响起了热烈的回应,有些家伙还不过瘾,喊着要快点再快点。
任何一个好的教育方式,都需要做点准备,耍些招式,才可以将孩子的心“俘获”,严苛的批评是无效的,呵斥更是失败的教育。英语老师的“闪卡”带给他不少启发。
他努力将一些好玩的招数带进课堂。
还记得很久以前是这样拼读的:“zh—ɑ→zhɑ”,简单明了;后来换作这样拼读:“声母zh,韵母ɑ,组成音节zh—ɑ→zhɑ”。两拼音如是,三拼音亦然。这样做看似复杂了,读起来辛苦了,其实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区分声母、韵母。等到拼音教学接近尾声,我们走向借拼音熟练识字以后,再化繁为简吧。
可是,仅仅这样还很不够,总是感觉这样的课堂好玩儿系数不够强。
不知怎的,他竟然想到用我们的名字做文章,因为我们的名字里有两个字的,也有三个字的,很像两拼音和三拼音,完全可以借来玩一玩。
“声母张,韵母三,组成可爱的小男孩张三。”我们就这样玩着拼读游戏,大家哈哈笑,张三也跟着嘻嘻乐。看起来效果不错,我们就继续把彼此的名字镶嵌进去,组成各种各样各型各色的小孩儿,而再次拼读音节时,平时爱玩的小朋友也变得认真了。
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不好玩,谁跟你玩儿啊。
静息、听课、拼读、指读时表现好的,除了奖励笑脸贴纸以外,还特意奖励神秘的礼物:一张美丽的卡片上,有他亲笔书写的童谣。获得十张贴纸的,可以兑换一张卡片作为奖励。奖励的内容和形式变了,效果才会明显。不然老发贴纸,多一张少一张没什么区别,还有什么意思?
好玩儿的课堂就是要有这样的孩子气。
说到孩子气,我们班曾经玩过很多款游戏,比如说“三打白骨精”就是其中的一种——两个人同时拍着手说“三打白骨精”,然后立即做出一个动作来。如果做的是小猴子的动作,那就是孙悟空了;如果是双手合十,那就是唐僧;如果是张牙舞爪,那就是白骨精。要是唐僧遇到孙悟空,就是唐僧赢;要是孙悟空碰到白骨精,就是孙悟空赢;白骨精遇到唐僧,肯定是白骨精赢。
我们都想打败他,可是只有认真的孩子才可以跟他PK,所以,上课时认真的人多了很多。
那时班上还流行过两款拼音游戏。一个是用身体摆出字母的样子,让别人猜,另一个是用屁股写字母让大家猜,这样的身体游戏,我们玩得很开心。
还有一种拼音游戏,听说是他师父传授给他的。
游戏开始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头饰戴在头上,头饰上都有一个拼音字母,或者声调。我们彼此不再叫对方的名字,因为我们都有了新的名字:“小ɑ”、“小z”、“小n”、“小g”……
游戏开始,出现一个“宗”字,我们就要合力组成一个带调的音节:zōng,第一声要站在小o的身后,因为声调要标在小o的头上。
操作这个戏法的同学,往往站在后面一声不吭一脸严肃,他的头上,像变脸似的一会儿冒出一个生字来,一会儿冒出一个生字来。每出现一个生字,台下就会有一阵小小的**,这个生字里将要出现的字母声调都要赶到前面来,自动组合在一起—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谁在中间,第几声,站在谁的后面,都有讲究。也会有一些乱蹦乱跳的拼音,原本没有他的事,也跑到前面来了,左排右排,发现没有自己的位置,赶紧悄悄地溜回自己的座位上去……
台前的拼音组合对了,全体同学就要一起大声地拼读出来……
我们很喜欢这个游戏,玩起来就无休无止。有时,几个同学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他一些同学总是不得出现,那时,大家就要想办法,要让他们出现,这样,我们就要使劲想:要让这些字母出现,那得出现什么字呢?
这又是很灵活的一个游戏,不是么?
用这种方式来复习拼音,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学习的兴趣很快就上来了,能力也在此过程中慢慢提升,这比单调枯燥的读、写、抄拼音强多了。
通过这样的游戏,还可以增强我们对拼音的敏感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拼读练习中,逐渐熟练起来,最终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相信那时候,即便发起短信敲起电脑来,失误会少很多、效率会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