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期末,总会有一些语数英之外的科目被“挤用”或“霸占”,因为这些科目一般都提前结束了该学科的教学任务,剩下的时间往往都是交给孩子们自己找事做。
那次正是一个期末,过两天就要考试了。课外活动不约而同地停了,
为了多上一节课,老师们争得热火朝天,这又是为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做几张试卷。
临近考试,老师心里总觉得这里那里有欠缺,巴不得一股脑儿把知识都教给学生。
因为头一天的体育课老师有事出差了,那节课原本大家要去操场踢球的,后来只能待在教室里讲评试卷。
紧接着这次的体育课,孩子们听说你要拿去讲试卷,大家都忍不住要生气了。
其实,他们已经提醒你几次了,既暗示过,也明确地说过,大意是欠大家的音乐美术体育课什么时候能还,你当时都没有明确回答,大家也不好再问,心里肯定是气鼓鼓的。
所有情绪都积聚在一起,就在这节体育课之前,大家开始激动起来,有人在走廊上喊着“体育课”、“体育课”,呼应的人很多,有意见的人还真不少。
上课铃响了,你照例走进教室,因为已经知道了孩子们满肚子的不高兴,为了平复下大家的情绪,所以没有急着上课,却在黑板上写了“牺牲”两个字,然后开始叽里呱啦地讲起来:
“一个人是不能鱼与熊掌兼得的,所谓有得必有失,选择就是这样无情,总得付出牺牲。即将期末考试的最后关头,你是愿意牺牲几节艺体课换取期末考出好成绩开开心心过大年呢,还是愿意牺牲可能的好成绩跑去上体育课?”
班上有些**,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很见机地说要上课,有的继续发泄自己的不满。
有胆子大点的,举手抗议说:“老师,你的话里有些威胁的意思哦。”
你愣了下,内心里对这样的勇气颇有些赞许,但还是说:“不会呀,我不会威胁你们任何一个人的,如果你们觉得自己坚持要选择去上体育课,我不会反对的啊。相反,我会鼓励你们去上的,只要注意安全就好。虽然这节课是体育老师换了课的,他有事出去了,我是来给他代课的。”
马上有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有人说你在用激将法,你不让我们去,谁敢去啊?”
你赶紧撇清:“不会不会,我怎么会用激将法啊?我会留在教室给需要上课的同学讲评试卷,愿意去操场的就自己去呗,我不会阻拦也不会责怪任何一个人的。我会尊重你们的选择。”
“老师,我有问题。”一位平时就很爱思考颇有自己独立主见的女孩举手了,“为什么你不带我们去上体育课?”
“快考试了,试卷比较多,怕你们做不完啊。”
“一节课的复习能学到很多知识吗?一张试卷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她很郑重地问。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理解大家的想法。你可以选择去上体育课,对,我鼓励你去。记住——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不要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班上其他人愿意去的都去,没关系,注意安全就行。”
“真的吗?好,我去!”女孩说完就起身向门外走去。
几个刚才下课时就喊得凶的,一看有人带头了,也立马纷纷起身:
“我去!”
“我去!”
有人甚至拍着桌子站起来,转身就往教室外走,小脸红扑扑的,眼睛里放着光,你能感觉到他们都像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一个个都是一副英雄十足的神情。
哗啦啦,很快的,教室里一下子走了十来个。
你笑眯眯地看着,也没有多说什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有生气的迹象。等想走的都走了之后,你继续讲评你的试卷。
事后,你果然没有批评离开的任何一个人,只是告诉他们,那节课你讲评的试卷如果有不会的,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来问你。
你也私下问过几个留下来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跟着去,是真的不想去吗?
他们告诉你,他们其实也很想去,可是一想到快要考试了,也不在乎这一节体育课,努力复习好,考完之后,再尽情地去玩,多好。他们还告诉你,真的很佩服这些走出教室的家伙们,想不到他们会这么勇敢。
你心里偷笑,这场体育课风波其实就是你蓄谋策划的,你正是期待孩子们有这样的表现:不迷信、不屈从,坚定自己的看法,捍卫自己的权利,维护规则本身。这只是在他们小学时代关于自由、民主和规则的小小演练,你希望等到他们长大了,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压制,能想起这节课,能鼓起勇气站起来大声地说“不可以”。
教室里总会有层出不穷的琐碎事,几乎时时刻刻纠缠着你,都需要你去解决,于是你的声音一会儿在这里响起,一会儿在那里出现。这就是做一位小学老师尤其是导师的现实生活。有两张对比很强烈的图片,形象地展现了老师的这一特点;
左边是一只羽毛温顺、文质彬彬的猫头鹰,右边是一只羽毛蓬松、凌乱不堪的猫头鹰。左边的文字描述说,刚上班时老师还是很斯文很淡定的,右边文字介绍说,快下班时已经焦头烂额处于崩溃边缘了。
做过老师的,看过之后无不哑然失笑,转而苦笑不已:导师就是灭火队员,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上。一天下来,无不筋疲力尽,在学校说的太多太累,回家之后,半点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有时你会对自己充满了怀疑:“这样辛苦做老师,值得吗?”
更多的时候你在质问自己:“什么事都要你亲自上阵,这样做导师也太失败了吧?”
所以,规则建立之后,班级自主管理,就成为你思虑的重点。
为此,你做了很多努力,有很多很好玩的尝试,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些探索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
一二三年级时代,你推行的是“值日班长、义工服务”制度,根据班级各项事务的需要,确定需要服务的岗位,本着“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宗旨,鼓励全班同学自由竞聘上岗。一时之间,整理书柜义工、摆放桌椅义工、管理电源义工、清洁卫生义工、讲台义工、出勤记录义工、纪律巡视义工……纷纷涌现。同时,继续根据自愿原则,竞选“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对当天全体同学全天表现进行巡视、督查、服务,填写好当天的值日记录,转交下一位值日班长。每周班会时间,进行点评,充分发挥班级主人翁意识,促进班级自主管理。
进入四年级之后,你提出了“班长组阁,班干自治”的概念,在一二三年级班级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你充分放权,除了班长和导师小助理由全班竞选,其他班干部由从竞选中优胜出来的班长自己组阁。
也就是说,你的班级管理要告别班主任老师指手画脚的时代,全班同学要对自己的选票负责,要对自己选出来的班长负责,班长要对自己的选民负责,对自己组阁的班干部负责。所有同学都可以去班长那里申报某一个管理服务角色,最后由班长裁定选用谁来担任,班长对此拥有最高权力,可以任命他,也可以罢免他。班长同时又担负最大责任,如果组阁的成员中有不认真执行班务的,班长对此要承担相应责任,将会遭到上届班委会成员的弹劾,如果很恶劣的话,班长应该引咎辞职的。
你把这些思路理清楚了,然后解释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对这样的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和好奇,虽说是一种班级管理的新尝试,你也要弄得煞有介事,专门刻了一个很大的印,上面写着“我是班长”。在班长宣誓就职的那天,你把班长大印郑重地交给了班长,等于将班级管理的种种琐碎一并交付了他。
班长没有那么好当,他得事先明确班干部的职责,才能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团队。看看四年级时H班长制定的《班干部工作职责》吧。
班干部工作职责
1.班长
(1)班主任的助手,全面负责班级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工作。
(2)及时落实班主任、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做好分工协作,检查督促班委认真开展工作。
(3)及时向班主任反映班级学习、活动等情况。
(4)上课叫口令,集会前负责组织、整理班级队伍,并带队入场,维持班级秩序。
2.副班长
(1)是班主任和班长的助手。
(2)负责检查督促班委工作情况,并协助班长搞好班级其他工作。
(3)协助学校管理好班级财产,维护班级安全。发现门窗课桌椅、日光灯等公物受损,及时报告班主任。
3.学习班长
(1)负责班级有关学习方面的工作。
(2)督促各科代表及时收交作业和登记,并检查收交和登记情况。
(3)协助班长组织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主动关心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4)收集同学对各科教学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供老师教学时参考。
4.卫生班长
(1)管好班级饮水工作。
(2)负责班级、卫生区的卫生打扫安排和检查督促工作。
(3)组织同学学习疾病防范等卫生小知识,同时,在疫病流行时,应负起预防宣传、班级消毒等工作责任。
5.社团班长
(1)定期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
(2)负责筹备举办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联欢会、节日晚会等。
6.体育班长
(1)协助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管好班级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2)组织同学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定期组织班级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3)动员、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年级或全校性的各项体育比赛。
7.纪律班长
(1)负责好班级课堂纪律。对同学间发生争端,要及时疏导,严重事件要及时报告老师。
(2)检查班级或学校安全情况,发现存在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向班主任和有关部门反映,采取防范措施。
(3)负责班级安全工作,不在本教室上课时应关好门窗,锁好门。
8.书柜班长
(1)管理班级书柜,负责书柜的整理及书籍的保护,发现班级书籍损坏的应及时修补。
(2)配合老师开展班级阅读活动,负责书籍收发。
9.科代表
(1)收发好自己负责的各科作业本,登记好每科交作业情况,并及时告诉老师。
(2)主动关心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从这个细致的职责分工里,你能看到一位很用心的男孩子,很努力地建立自己的团队,很认真地践行自己竞选时的诺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有一个男孩,他活泼开朗,热爱集体;有一个男孩,他团结同学,拥有爱心;有一个男孩,他勤学好问,乐于助人。尽管他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他在不断进步;尽管他不是大家心目中最好的,但是他是最努力的。他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努力做好应做的工作。这个男孩是谁?就是我!
今天,很荣幸走上讲台,和那么多乐意为班级做贡献的同学一道,竞选班长职务。我想,我将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来做好班长工作,如果今天大家支持我,让我成功竞选成为班长,我一定会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我会认真干好班上的工作,在班主任与其他任课老师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我会合理划分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也紧抓自己的学习任务,以高昂的热情去带动每一个同学进步。
请各位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谢谢大家!
当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后,你可以从班级各种琐碎中慢慢抽身出来,将更多精力投诸教育教学的研究,耐心辅导和帮助班长和他的团队。这样的尝试有些稚嫩,因为孩子们本就稚嫩,可是,民主的种子就此在孩子心中生了根。
都说老师是“靠嘴吃饭的”,有时急火攻心,声嘶力竭,难免就会有“失声”的时候。
嗓子哑了怎么办?
于是你在黑板上写字跟孩子们交流。
这时,你才发现平日里嘈杂的教室出奇地安静。
由此,你得出了三个结论——
结论一:孩子们有时是很懂事的,如果他们遇到了一个很懂事的大人的话。
结论二:你的声音极有可能是他们躁动不安的来源。
结论三:你还要继续失声几天,希望这种安静能持续更久。
后来,你再带着他们玩了一次“没有声音的课堂”的游戏。
从进教室开始,你就在白板上写字告诉大家:这是一节没有声音的课堂,任何人都不能用嘴出声说话,也尽量不要发出其他的声音,如果想跟人交流,只能用纸和笔。否则就是犯规。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真的一句话没说,所有的心里话,全都交代在纸上了。
事后有孩子在小练笔本子上这么说:
这节没有声音的课堂,给我的感受是:
1.体验了哑巴的生活,才觉得做一个正常人多好!
2.用笔能“说”出生活中开不出的玩笑。
3.不会的字都暴露了。
4.“说”出了烦恼,心情好多了。
5.体会到了安静的力量。
6.笑都出不了声,感到声音受到了限制。
7.需要细思量,不像说话那样想都不用想。
后来,这招竟然被美术老师拿去用了,她告诉你,效果特别好,以前难免吵闹的课堂出奇的安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不怕出问题,怕的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只知道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平息,这种生硬的方式,是镇压,跟教育无关。
有一次,你看到班级里各种乱象,忍住不发火,转而提到发奖的事。
你说,除了表现优秀的可以得奖,是不是还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得奖项目,比如说:上课最爱看书奖,做事最拖拉奖,上课最爱说话奖,偷懒奖,不爱做作业奖……这些奖需要家长亲自过来和孩子一起领取。真要获奖了,不知你们的家长会作何想。
说到这里,教室突然变得极其安静。
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这么乖呢?
你想起有年在外地上课,在那次活动里,上午有两位名师上,效果很不好。下午轮到你了,你的一位作家朋友跟你说,如果你上得不好,他就直接上台把你拉下来。
你笑着答应了。
没想到上得不错,上完后,掌声雷动,作家朋友甚至干脆站起来为你鼓掌。当然,你也自然没有被他拉下台。
轮到作家朋友上台去点评时,他竟然拿出一张小纸片来读:
奖给非著名特级教师……
而你也真的上台去领奖了。
这段经历你很难忘。
特别的奖励总会有特别的震撼力。
只知道通过规范来压制,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有时需要换一种方式。
教育,就是要唤醒人,促进人,激发人,鼓舞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你的眼中得到对他的赏识与肯定,他会更努力地去完善自己。
你始终相信,怀着最大的善意待人待事,眼睛就看到世界的美好,心中自然也会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