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信息的渠道之一,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等优势。
(1)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其他动物一样,视力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用眼的机会最多,有研究表明,个体学习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
(2)视觉在统整其他感知觉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正常个体通过视觉获得表象的量是最多的,而且视觉可以将其他感知觉中零碎的东西统整。如果视觉有缺陷,将会影响其他知觉所获取的知识的组织、消化。比如,走进公园,我们看到花开并闻到香味,很容易知道是哪一种花的香味。而盲人又摸又嗅,还要听别人解说才弄清楚是花香,不是树香或其他物品的香味。
(3)视觉是分辨形状的重要器官。物体的几种属性中以形为主,而辨别形状靠的便是视觉。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有形、声、色、味等属性。在认识物体时,如辨别男女老少,辨别各类动物,形的属性比其他属性更重要。视觉正常的人通过空气透视、线条透视、运动视差、晶体调节、视轴复合等形成形状知觉。但视觉障碍者要依靠其他知觉来分辨物体,必须多费时间和精力。另外,有许多物体的形状只有通过视觉才能感知,而无法将形状的信息转换为可以摸得着、闻得到、听得见的信息。这对视力残疾人来说是非常抽象的,要辨认它们是极为困难的。比如,天空、云、星星、月亮等的辨认便是典型的例子。
(4)视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其他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视觉能协助个体认识物体的客观存在性;视觉可以扩大个体的活动范围;视觉在刺激个体探索环境的动机方面有巨大作用;视觉可以协助个体模仿、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会抬头后,视觉的范围随之扩大,视觉刺激在相应增多的同时激发儿童产生探索环境的动机,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因此,保护视力应该是每个家长和孩子必须时刻关注的事情,眼疾及其预防是每个家长和孩子必须具备的知识。
眼睛结构损伤导致的问题及常见的眼病如下。
(1)倒睫。正常的睫毛向外翘起,但有的人睫毛倒向内。倒睫易使角膜变浑浊,导致失明。如眼睛觉得不舒服,有异样感,一定要及时向家长报告,设法拔掉倒睫。
(2)沙眼。沙眼是一种病原体传播类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易引起眼痒、倒睫、失明。要养成不揉眼睛、常洗手、正确洗脸等良好习惯。
(3)干眼。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角,能分泌泪液。泪液不仅能湿润眼球,还有清洁和杀菌作用。泪腺分泌的泪液过多,能引起溢泪,尤其是风吹过之后。孩子可以准备小手绢或纸巾,擦拭溢泪。泪腺分泌的泪液过少则会引起角膜及结膜干燥,应立即就医,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橘类水果。
(4)先天性眼睑下垂。该病由遗传引起,睁眼时上眼睑遮住了半只瞳孔,需就医。
(5)麦粒肿。睫毛根部的皮脂腺发炎称外麦粒肿,睑板腺体发炎称内麦粒肿。挤压麦粒肿时,容易将细菌挤入血液中,造成眶内或颅内感染。所以,要么任其自行吸收,要么到医院动手术。
(6)结膜炎。这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眼病,俗称红眼病。主要由接触性传播引起,发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快。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碰摸他人物品,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7)眼肌平衡失调。眼外肌的功能失调会产生诸如斜视、弱视等毛病。眼肌平衡失调主要指眼球震颤,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如跳行、跳字等),需到专科医院诊治。
(8)散光。看远近物体都不清楚,模糊或有重影,喜欢眯眼或斜眼看东西,矫治方法是配散光镜。
(9)角膜浑浊。角膜本身是透明的,一旦浑浊则会阻碍光线的正常通过。许多因素,如外伤、PH改变、缺氧等,都会使角膜吸收大量水分,引起基质肿胀,产生浑浊。
(10)先天性小角膜。角膜直径小于10毫米,角膜的屈度高。先天性小角膜可形成近视,部分病例可发生先天性、迟发性青光眼,可伴有眼部其他畸形。
(11)先天性无虹膜。瞳孔与角膜等大,常伴有眼球震颤、视力不良、怕光等症状。
(12)虹膜缺损。虹膜部分组织缺失,导致瞳孔形状改变。
(13)虹膜炎。虹膜发炎充血,瞳孔高度缩小是主要特征之一。应调整座位到教室后排。
(14)青光眼。主要特征是眼压增高、视**萎缩及缺陷、视野缺损、视力下降。除就医外,调整座位、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应多吃大蒜和洋葱,少吃油腻的食物,尽量不喝茶、咖啡和酒。
(15)白内障。晶状体浑浊。有先天性的,也有由外伤、药物中毒、代谢异常、微波辐射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容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应避免强烈阳光直射(配备墨镜),远离微波炉。
(16)近视。遗传因素、眼轴过度发育、屈光不正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引起近视,可伴有外斜视。需戴眼镜。常吃鱼类、粗粮、柑橘类水果以及红色果实,对防止视力衰退有很好的效果。近视患者还应尽量少吃甜食和全脂奶酪。
(17)远视。由眼轴过短,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过低,无晶状体或晶状体脱位等引起,可伴有内斜视。需戴眼镜。应多吃大蒜、洋葱及乳制品(脱脂牛奶)、干果、动物肝脏和精米,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18)弱视。由脑神经系统中视觉神经发育不良引起,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眼底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或者由于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矫正视力低于0.8者,为弱视。弱视治疗的关键是准确验光(儿童还需散瞳验光),戴合适的眼镜。治疗方法还包括传统遮盖法、精细目力家庭作业、视刺激疗法(即CAM刺激仪)、压抑疗法、后像疗法等。
(19)玻璃体浑浊。指玻璃体内发生浑浊,有的为生理性,有的为病理性。生理性玻璃体浑浊是指眼前似有一两只蚊子在飞,所以又称飞蚊症。生理性玻璃体浑浊对视力没有影响,医生用检眼镜检查眼底也不能发现。病理性玻璃体浑浊可在检眼镜下发现,也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的像蚊蝇,有的为点状、条状、片状、云雾状,在眼前飘动,形态多变。病理性玻璃体浑浊挡住了外界进入的光线,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20)视网膜剥离。视网膜是由双层视杯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视杯两层之间存在潜在的腔隙,故易发生视网膜剥离。糖尿病患者也易发生视网膜剥离。
(21)黄斑灼伤。由强光引起的黄斑灼伤会造成视力下降。要求平时不看强光、电焊、日食等。
(22)视觉神经缺损。视觉神经萎缩和大脑皮层视觉感受区域受损,会使视觉传导通路(视路)受到损伤,引起视觉障碍。视觉神经缺损带来的视力损害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眼部其他组织的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