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字体:16+-

学会与异**往,这是孩子学习交往当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家里如果有一个女儿,当孩子升到高年级,特别是中学,父母就特别地紧张。如果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男孩子,父母的感觉类似于“狼来了!”一般情况下,这时父母会“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引导,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当然,让孩子学会跟异**往,确实需要慢慢积累经验。

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跟我说了一件事,她说这件事让她特别后悔。

一个星期天,上高二的儿子在家里踱步,从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妈妈知道,儿子可能失恋了,因为儿子喜欢一个女同学,但那个女同学不喜欢他。后来,儿子出门了,妈妈撬开了儿子上了锁的抽屉。当妈妈拿到儿子的日记时,手在颤抖。

原来,在日记的前边夹着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妈妈,我料定你会来偷看我的日记。”孩子写道:“我心里有事,我自己能解决。你这么鬼鬼祟祟的样子,我就瞧不起你。”妈妈很后悔,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干这样的事了。

作为老师,应当怎样面对孩子的情感萌动呢?北京有一个优秀的中学班主任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放学,一个男孩找这位班主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喜欢咱们班上的一个女孩子。”老师说:“是吗?说来听听,喜欢谁?”“××。”

老师说:“她?好眼力啊!她可真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你说说看,你喜欢她什么,她的优点是什么?”“她有很多的优点。”听男孩子说了半天优点,老师又问:“那她的缺点是什么?”“缺点?没有缺点。”老师微笑着摇摇头说:“发现不了缺点,说明你并不真的了解她。这样吧,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去好好观察,你看看她有什么缺点。”一个月以后,这个男孩子说:“哎哟,她的毛病特多!”当然,早恋的故事也没有发展下去。

可以说,师生关系越好,越容易化解危险。因此,老师在青春期教育中,首先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2004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我和张引墨合作的一部新书,书名是《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当年就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从此书中,大家会获悉许多过去难以了解的事实。

此书对13位发生过**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他们三分之一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这里,我们且不论中国的性教育是不是“最失败的教育”,而是说中国的性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教育,已经面临尖锐而严峻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改进。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并且让许多父母与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

2003年初春的一天夜里,我在审读4月号《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稿子时,被一位母亲写的题为《儿子遭遇追求者》的文章深深感动了。

侯雅丽老师的儿子十一二岁了,长得瘦瘦小小,天真烂漫的样子。有一天,儿子突然吞吞吐吐地问妈妈:

“您说要是男生收到‘我爱你’的纸条该怎么办?”

妈妈心里一动,故作轻松地回答: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您这话跟没说一样,没劲!”

儿子一甩手,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不料,晚上儿子房间飘出了焦煳味儿。妈妈急忙问儿子,儿子说烧了一张草稿纸。细心的妈妈在垃圾桶里发现了秘密:一张未烧尽的贺卡,粉红色的玫瑰绕成心形图案,下面是小孩子稚拙的笔迹:“我想天天看到你。你能告诉我你的爱好和生日吗?”还有一行英文:I Love You,后面的签名一看就像个女生的名字。

当妈妈问起此事原委,儿子脸红了,说:“她有毛病!自作多情!没事老来烦人!”

多情的女孩是邻班的学习委员。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个女孩不但费尽心机问到了男孩的生日,并在他生日的那一天,抱着一个玩具熊来到男孩子的班里,说要亲手送上生日礼物。这一来,男生的班里轰动起来,有些女生还往外推他,说多浪漫啊!快去呀!这男生哭笑不得,无地自容,生怕老师看见,只好接过礼物,赶紧跑掉了。

让人欣慰的是,侯女士没有用暴风骤雨对待初绽的小花,而是告诉儿子爱是一种很美好、很圣洁的感情,要珍惜同学的友谊,但太小的时候不可能产生爱情。在妈妈的建议下,儿子给所有送他礼物的同学回了礼,妥善地处理了这段曾让他尴尬万分的关系。

说来也巧,正在我为上述故事感慨之时,接到了某刊物编辑的电话,约我写自己少年时代的情感故事。

如果是在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因为我的少年时代没有谈情说爱的条件,况且,我也不愿意写太多个人隐私。但是,因为侯女士的故事,我竟欣然答应了约稿。

于是,我坐在写字台前,打开记忆的屏幕,开始在少年时代的情感频道里搜索。

也许,我的“爱情故事”会让今天的少男少女失望,因为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什么曲折的感情纠葛,更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恋爱风波。

你们要知道,那是一个情感荒漠化的时代呀!

大约是1966年吧,我在山东青岛市鞍山路小学读四年级。那时,正是“**”最疯狂的初始之年,许多人都在造反。几乎所有的文学名著都被批判为“大毒草”,几乎所有的谈情说爱的电影、歌曲都禁放禁唱。后来在“**”中红极一时家喻户晓的八个样板戏,更是将爱情斩尽杀绝。《沙家浜》中只见阿庆嫂,不见阿庆;《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三代人个个是单身,似乎谁都不要爱情,只要革命就足够了。试想,在那样一个人性极度扭曲的时代,少男少女怎么可能兴起恋爱之风呢?

但是,只要人类存在,就有感情存在,只要有感情存在,必定有爱情发生。这是人类生存的逻辑,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规律。

十一二岁的我对政治毫无兴趣,一心沉醉在玩耍游戏之中。恰好,那时候已很少上课,我有充足的时间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折腾。40多年之后,我哥哥回忆说:“那时候,你整天只穿一条裤头,拎着一只小桶,在街上与人玩赢杏核的游戏,别的事很少管。”

然而,对于那段时光,我却因为一位女生而有着深刻的记忆。记得有一天,班长杨薇突然来到了我家所在的宿舍,要代表老师逐户家访。当时虽然停课了,但老师不放心学生,还安排了作业和学习小组。可我们谁还有心学习呢?

杨薇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她穿着白衬衣和花裙子,微笑着向我家走来。说来奇怪,尽管左邻右舍也有不少女孩子,可杨薇的出现,似乎使我头一回看到了天使!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使人眩晕的美,险些让我窒息。可是,这美丽也使我自惭形秽。试想,一个只穿裤头的野男孩,怎么与穿花裙子的女班长站在一起。于是,我一猫腰,钻进了院子里的小黑屋躲藏起来,心却怦怦狂跳。

我已经不记得杨薇与我的父母说了什么,反正是没有告状,只是友好地提醒别忘了学习等。其实,她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到了我的家,也许,她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有影响的异性来访者。从此,她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有一回,舅舅送了我一套精美画片,这对我们这个清贫的工人家庭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礼物。可我的脑子连个弯儿都没打,理所当然地知道它属于谁。

第二天,在做课间操结束的时候,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鼓起勇气冲到杨薇面前,将全套画片塞进她手里,却什么话也没说就跑开了。假如杨薇婉言谢绝或问东问西,我真不知该有多么尴尬。谢天谢地,她什么话也没说,笑眯眯地接受了。那一刻,我感到天空是蓝蓝的,风儿是柔柔的,世界美丽无比。

直到今天,我对当时的每个细节记忆犹新,这常常让我既感慨又惊讶。也许是一个狂野男孩心中沉睡的情感,无意间被一个女孩的温情体贴唤醒了,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女孩的魅力,第一次感受到了美的冲击。我的这些感受,或许杨薇至今毫无所知,因为我们失去联系40多年!但是,这些感情是鲜活的、诚挚的,是千真万确的、无法更改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多少年了,我一直欣赏女作家张洁的这句名言。

我敢断言,任何人的初恋都是美好的,当你第一次真正为异性而心动的时候,除了美丽的吸引和震撼没有别的。所以,我觉得性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要认为爱情是珍贵的,把性看作是美好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性是美好的,一定要确立这个观念。父母要把性当作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科学理念和知识介绍给孩子。

教你一招

不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限制孩子交友。与其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对孩子交友加以限制,还不如与孩子来个真诚的沟通,向孩子提出与朋友玩耍交流要有底线和规则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