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育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研究

本章小结

字体:16+-

本章主要是对中小学教师自我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是对变革教育中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整体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众多因素中重点研究了教育改革、制度因素、时间因素、学科因素、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的内外在因素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然后对教育变革中的复杂因素依据其对教师自我认同影响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以求对影响因素的揭示更具建设性意义。

在整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教师自我价值认同度较低,对于自己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并没有充分的自信。在教育改革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获得积极的改革参与者的身份感,而是认为改革给自己造成了压力和困惑。制度因素中的不民主、不公正也成为影响教师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时间自主权的缺失,时间剥夺感的强烈,使得教师无法在对时间的自由支配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学校内部的学科不平等,使得部分副科老师感觉到一种边缘化的生存,无法确认自我身份的重要性。而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占有中的劣势,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较低,他们会在与公务员、商人的社会比较中产生一种自卑和失落。这样一些主要的内外部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认同问题不容乐观,需要在积极的关注中帮助他们重建。为此,就需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尊重教师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制度,重视时间因素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重新建立所有学科的平等地位。在社会系统中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声望,使其获得应有的尊崇和敬重。

在双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从开放性访谈和调查入手,在教师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开放性描述中,发现影响因素的性质并且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众多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中,按照重要性排序,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五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自我认同的积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源于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工作的稳定性和时间自由性、能够获得自我成长和提升、教师职业高尚神圣、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工作关系单纯、和学生在一起简单而快乐等。如从性质上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可以发现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对象因素和工作本身的性质因素两个方面。工作对象因素方面,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在情感上的回馈是教师自我认同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所获得的活力、单纯、快乐能够使教师逃离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内心简单平静。而其他三个方面都是与教师职业的特定性质相关的,职业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自由性、成长性以及社会声誉度等能够满足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特定生活方式的需求,从而使其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获得自我满足感。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这些因素往往是教师在最初选择这种职业时所看重的,然而职业生活的现实往往会冲击这种职业优越性的实现。例如,教师喜欢教师职业给予自己的时间上的自由性,而事实上由于烦杂的行政事务以及学校管理方式上的不科学,造成教师的时间被大量占用,而难有自由时间。使得原本是职业优势的特征**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会对职业生活失望,对自己的选择怀疑,从而形成一种自我认同的危机。

教师自我认同的消极因素削弱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工资收入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学生难教,教师难以获得成就感;教育管理的行政化,令教师处于疲于应付的身心状态;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削弱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社会交往封闭,社会资源少,社会认同感低等。在消极因素中,除了学生因素之外,都是教师职业之外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是极为现实的因素,也是与变化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因素。市场经济下,金钱对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使得工资收入成为影响教师自我认同的最直接因素。收入太低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无法拥有尊严感,使教师的精神受伤。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关系本位社会中,社会资源占有太少而导致的社会生活中的“无能感”,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此外,来自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削弱了教师的权威,使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在职业中获得的成就感降低。而行政管理和制度性因素更是雪上加霜地制约和束缚着教师的工作自由度和专业自主权,削弱教师职业生活的意义感。如果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因素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经济收入低,社会资源少,导致社会地位低,进而家长和学生轻视,进而教育权威受损,如此,便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幸福和成功,最终伤及内在的自我认同。因此,需要在对因素关系的整体把握中,抓住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因素进行改变,为教师自我认同的建立奠定现实基础。

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双向分析,需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改变,重建教师的自我认同。这里需要主观自我的价值重建,需要在关系自我的层面进行开放性构建,更需要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制度环境层面进行系统性、根本性的调整和改善。也就是说,教师自我认同的重建需要主客观因素的共同用力。教师不能只是抱怨,而是需要在主观价值世界里进行彻底的价值澄清和价值排序,找到人生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如此,才不会在庸俗和肤浅的抱怨中埋没了崇高的生命可能性。自我的力量并非强大无比,自我在本质上是关系性的存在,尝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联系,从“小我”走向“大我”,实现诺丁斯所说的“学会关心”,将更加广阔的人群和世界纳入自己的视野和心灵,就会发现自我与世界之间更多有意义的关联,自我认同的重建就会找到更坚实的立足点。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积极改善,为主体自我的价值实现提供有益的环境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制度更具教育之善,让管理更具人性的关怀,让工资更能给教师尊严,让社会更能给教师温暖,教师就会在自己平凡的职业生活中有不平凡的作为,就会成就无数个不平凡的中国未来公民,就会带给中国一个值得期待的不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