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鲜明,这一方面给予了学习者较多自主权和自控权,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对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学习者如果要更好地发挥自主权和自控力,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备完成以下活动的能力(Sheerin,1997):
(1)制订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个人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自行确定学习方案和计划。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是先阅读学习材料再通过练习检验阅读效果;还是先完成练习,再根据练习情况进行重点突出的阅读。
(3)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如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要决定同一主题下,从网络或从教师处获取的学习材料,哪一个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4)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
(5)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如学习者在了解了学习活动过程和要求并明确了自己怎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之后,可承担哪些任务,如何形成成果等。
(6)选择和决定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对话和协商等的时间和具体方式。
(7)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并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
(8)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9)督促自己按照教学安排和要求完成作业或作品,并按时提交。
(10)主动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水平。
计划、实施、评估等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完成的重要活动,因此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习者完成以上活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通过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形成,这是学习者自己发展形成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学活动中,通常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习者明确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学习者制订具体学习目标的依据。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培养学习者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和选择面。提供机会让学习者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分享学习材料,学会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培养学习者学会与他人交流情感、偏爱,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帮助。
案例: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有效展开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除了要提供适合的自主学习材料之外,还必须明确告知学生本次自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一步一步朝着教学目标思考与学习,并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任务及内容的发布(如图5-7所示),随后学生可登录电子书包平台开展学习活动并完成学习任务(如图5-8所示),教师则可通过电子书包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收集总结存在于学生间的疑难问题,在课中进行引导或解答(如图5-9所示)。
图5-7 教师发布学习任务
图5-8 学生登录电子书包平台展开学习并提交学习任务
图5-9 查阅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采取“同伴互助学习+师生互动解答”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电子书包开展自主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益。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网络搜索、学习材料探究等进行互助学习。之后,展开师生互动解答,对于仍未解决的学习疑难点,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给予着重解答。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在线测试练习(如图5-10所示),让学生测试自己在课前及课中学习的成效。方便教师给予每一位学生差异性辅导与帮助,并布置与之相适应的课后巩固练习。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在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
图5-10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在线测试练习
图5-11 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巩固并提高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又不给他们过多的课业负担与压力,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后自主学习环境,如学生能方便地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练习类型与题量进行巩固练习(如图5-11所示)。学生在展开课后自主练习的过程中,还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实时互动交流,通过同伴的互帮互助与教师的专业解答,及时、快速、有效地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