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单元四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字体:16+-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内涵及意义

课堂教学研究通常是教学研究首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作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活动,其作用在于以教学活动作为源泉,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由一系列教学行为构成,从行为主体角度看,它是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所构成的行为系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行为的类型、实施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培养中的师范生和从业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形成、掌握和提高提供依据。对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的分析如果没有方法的指引、工具的支持,不易做到客观和公正,而依托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分析教学行为,能够分析形成教学行为的特点、提示教学特点及教学问题,特别是借助技术和软件平台对教学行为进行可量化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更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反思教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往往利用观察量表,直接用纸笔记录的方式进行,这样可能导致得到的数据较为模糊,不能够真实地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随着大数据进入各个领域,在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时也能获取颗粒度更细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更好地促进教学分析和反思。

拓展阅读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

1970 年,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Flanders)提出了互动分析方法(FIAS),它以师生语言的互动行为作为分析元素,并对每一类语言行为进行操作定义。 实际应用中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定时抽样获取分析样本, 然后根据语言类型列表对样本进行编码处理,把课堂教学过程样本量化。 通过对数据矩阵分析反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具有诊断性。该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互动分析矩阵。

几十年来,FIAS 在课堂教学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它能够量化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言语交互行为,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同时,结合课堂观察中所得到的对教学描述的资料,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诊断性强。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它只针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因此,一些没有语言发生却有重要教学意义的行为被当作沉默行为处理, 如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学生练习、教师演示媒体等,这影响了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结论的合理性。其二,它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表现,忽视了学生方面的因素,无法真实地呈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其三,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是现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 FIAS 里无法反映出这一类的交互行为,只是将其作为沉默。其四,分析系统中沉默这一类语言行为,由于具体所代表的情形很复杂,观察者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区分和认识。 这些不足使得 FIAS 难以更全面准确地对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