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从事大学行政工作已经有25年了,从事过教学管理;从事过实验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资产管理;从事过人力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行政管理工作,但自己一直纠结的问题是:自己属不属于专业人员?如果是,自己的专业在哪里?或者说,管理属不属于“专业”岗位?如果是,他们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再放大,大学管理有没有规律可遵循?大学管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管理出效益在大学适不适用?
目前,国内大学的行政工作是如何运行的?行政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们工作的价值取向、工作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不容置疑,问题颇多,存在“四多一少”现象,即“命令多”“文件多”“经验多”“模仿多”,而体现大学内在发展规律的“理性少”。这就是大学管理的现状,也是大学“行政化”的具体表现之一。为何如此,原因多种,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不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不缺少基础理论,但这些理论和实际工作相去甚远,理论和现实严重脱节,存在理论“不接地气”和理论与实践“不接轨”现象;存在理论“不解渴”,实践“靠经验”的普遍问题。
正因如此,自己鼓足勇气,开始系统思考这些问题,从2005年开始动笔,历时8年时间,通过学习、思考、领悟、体验,今天,自己胆战心惊地呈现给大家一个不太成熟的作品。实事求是地讲,大学管理太复杂了,要完美地完成这个课题,非自己一人能力所至。大学是复杂的、发展的、独特的,大学管理更是一个盘根错节、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复杂而又崭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困惑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在本书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很多纠结的问题,诸如,其一,理论基础问题。大学管理和管理学、高等教育学有什么联系?大学和大学管理是什么关系?其二,理论体系问题。支撑大学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什么?大学管理的追求是什么?大学管理有何特殊性等?其三,如何看待当前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诸如行政化问题、市场冲击问题、理想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实质又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本书也是自己对上述问题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肯定有很多认识不到位、不成熟的地方,甚至会存在一些偏激、错误的地方,但自己还是鼓足勇气,把它总结出来,愿与大家共享,希望能为大学的实践工作者开展现实的、具体的工作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在八年的系统思考、写作过程中,自己拜读了几十本名家名作,学习了上百篇的优秀作品,从中吸取了大量营养,特别是学习了一些知名学者、专家、领导和名校长的至理名言,治校经验,如: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校长:“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大学的使命、精神与声誉”;“教授就是大学 师德最关质量”;杨福家校长:“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丁烈云书记:“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改革探析”;耶鲁大学理查德·莱文校长:“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东南大学易红校长:“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校长:“培育大学特色 建设特色大学”等十多位名校名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从中获益匪浅,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的信心。在此向上述领导及全体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书资料整理、编写工作的还有:杨美峰参与了第三章的撰写工作,李婷婷、郭威、卜君、辛晶晶、张梦玉、陶瑞媛、姜宇、王晓琴、闫晓丽、范照云、杨国星等同学参与了资料收集、整理、校对、大纲讨论等工作,为书稿修订工作提供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郭兴举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不妥之处,恳请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