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的理性

主要参考文献

字体:16+-

1.[美]波顿·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著.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7.[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美]E.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9.[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0.[美]罗伯特·波恩鲍姆著,毛亚庆等译.高等教育的管理时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2.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3.陈鸿桥.科学管理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陈宏微编.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15.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陈永明等.大学理念、组织与人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方明,谷成久.现代大学制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19.顾建民主编.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0.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2.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3.黄建钢.教育—哲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4.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5.黄云龙.现代教育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6.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7.姜华,李家宝.高等教育管理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8.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9.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0.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构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1.李桂荣.大学组织变革之经济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2.李琳等主编.当代大学教育管理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33.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的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4.梁明波等编.管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5.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6.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7.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8.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9.闵维方主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0.史万兵编.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2.汤发良主编.管理学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3.王晨,张斌贤主编.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4.刘述礼等编.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5.王晨,张斌贤主编.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6.王冀生.大学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7.王平心,殷俊明.高等院校内部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8.王伟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9.王益松编.管理科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0.王英杰,刘宝存主编.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1.谢安邦主编.比较高等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3.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4.吴岩编.教育管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5.许杰著.政府分权与大学自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6.徐金燕.高等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57.徐小洲.高等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8.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9.杨德广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0.杨逎虹.现代教育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61.袁东.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与优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2.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63.薛天翔.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4.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5.张帆.“行政”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6.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7.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8.张友苏,陈昭玖著.管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69.周兴国,李子华著.高等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70.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秘书处编著.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高等教育管理[C].镇江: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71.首都师范大学高教研究编辑部.现代大学的文化精神[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2.教育部人事司.学校管理专题[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3.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4.教育部人事司.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5.佟庆伟.大气: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因子[A].首都师范大学.现代大学的文化精神[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6.张维迎.大学的理念与治理[A].张维迎著.大学的逻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7.朱幸福.美国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教授[N].文汇报,2008-9-18.

78.制度催生学术垃圾 海外学者评中国大学浮躁风[N].环球时报,2006-9-3.

79.中美共同面对文科教育窘境[N].文汇报,2010-3-23.

80.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75%国人认为罪在“功利主义”[N].大公报,2010-5-26.

81.刘占文.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如何从边缘走向“轴心”[N].中国教育报,2008-09-01.

90.郭卉.美国大学治理理论的演进 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2-17(6).

91.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应着重体制建设[N].科学时报,2008-10-07.

92.成立大学理事会,破“大学行政化”[N].新京报,2009-03-10.

93.大学校长应该职业化[N].张道晖.科学时报,2008-11-04/刘道玉.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2005(14).

94.贺祖斌.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的责任[N].广西日报,2010-04-27.

95.佟庆伟.行政定位准确,促进大学体制创新[N].光明日报,2010-02-24.

96.大学管理部门逐年增多迫切需“大部制”改革[N].人民日报,2008-04-16.

97.大学校长在高校自治与学术自由夹缝中生存[N].中国青年报,2008-11-27.

98.李元元.学术发展是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8-10-23.

99.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N].中国青年报,2007-12-19.

100.杨福家.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8-08-20.

101.邬大光.理性看待大学里的不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8-07-10.

102.王绽蕊.“大学治理”内涵分析[N].科学时报,2008-06-24.

103.[美]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中国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

104.毕宪顺,杨海山,王艳明.高校学术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105.别敦荣.我国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与西方大学自治[J].高等教育研究,1999(5).

106.别敦荣.论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及其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

107.蔡克勇.创建一流大学需要先进的办学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民办教育研究,2003(6).

108.陈超,郄海霞.从联邦政府的三次干预透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

109.陈传德.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J].高等教育研究,1997(3).

110.陈浩.政府宏观管理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111.陈金凤,杨德广.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112.程斯辉.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办学的八大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113.程莹,刘念才.世界知名大学建校时间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114.杜瑛,戚业国.大学内部权力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8(4).

115.丁烈云.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116.段宝岩.培育大学特色建设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117.恩华.大学学术权力错位及其控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118.范文曜.高等教育治理的中间机构[J].复旦教育论坛,2007(6).

119.高景芳.大学规章法治化论要[J].法治研究,2009(5)/复旦教育论坛,2009(3).

120.高校教学评估理论与实践课题组.论高校教学评估与大学自由精神[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

121.贺祖斌.教授治校的大学理念——美国大学“名校之旅”(六)[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2).

122.胡建华.高等教育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的关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123.黄炳辉.行政权力在大学制度中的角色定位及优化策略[J].江苏高教,2008(2).

124.黄达人.谈提高大学中层管理干部的素质与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125.黄达人.大学的使命、精神与声誉[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

126.黄达人.教授就是大学 师德最关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127.季诚均.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128.季诚钧.论大学学术组织的创新[J].教育评论,2003(4).

129.孔钢城,雷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130.赖明谷,柳和生.大学治理:从制度维度到文化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131.李春梅.大学学术管理组织的概念、特性和职能[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132.李红霞,刘子建.浅议节约型大学的管理资源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

133.李巧针.探析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制衡制度[J].中国教育科研参考,2008(6).

134.李月梅.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文化渊源及其运行机制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

135.李泽,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136.李志峰,龚春芬.论学术职业的权利、权威与声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

137.刘承波.中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138.林春丽.高校管理应走出企业管理模式的误区[J].高校教育管理,2009(5).

139.刘道玉.大学校长应该职业化[J].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2005(14).

140.林杰.美国院校组织理论中的文化模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

141.刘铁芳.重新甄定大学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142.刘献君.开展院校研究推进现代大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143.林正范.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含义、依据与范畴[J].上海高教研究,1999(2).

144.李国强.认同、冲突与融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145.佟庆伟.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

146.马健生,孙珂.美国高等教育创新机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147.马金城.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与我校办学目标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1997.

148.马陆亭.政府与高校间的契约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149.缪世林,闻曙明.管理哲学思想演变对高校管理思想发展的启迪[J].高校教育管理,2010(2).

150.牛维麟,李立国,詹宏毅.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探究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

151.蒲蕊.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9(3).

152.潘艺林.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消费主义倾向[J].教育科学,2008(6).

153.茹宁,闫广芬.大学自治的条件与形态:知识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

154.沙红.社会需要: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155.宋鸿雁.有效的管理是大学发展的杠杆——美国艾伦大学个案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5).

156.田宝军,智学,徐爱新.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的基本条件和原则[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157.王彬彬.高校行政权力失范与规制探略——基于公共权力规制理论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4).

158.王长乐.大学校长现象形成的复杂性原因[J].现代大学教育,2008(2).

159.王干.高校行政管理与和谐新理念浅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160.王洪才.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特征与学科归属[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161.王洪才.论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与中位原则[J].江苏高教,2008(1).

162.汪明义.把握大学组织结构办好民办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163.马陆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164.王修娥.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研究的综述[J].江苏高教,2001(1).

165.王义遵.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166.王玉衡.美国大学文化发展新趋向——教师发展从关注自身专业到关注学生[J].外国教育研究,2008(9).

167.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168.邬大光,王建华.第三部门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169.肖云.论政府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170.项贤明.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新华文摘,2005(4).

171.徐继宁.英国高等教育智能演进之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

172.许珂,李化树.论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

173.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174.徐显明.确立依法治校理念 提升依法治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175.颜丙峰,宋晓慧.知识社会的高等教育功能观[J].高等农业教育,2004(8).

176.阎光才.大学组织的管理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177.杨桂华.大学教育质量的学术标准和社会标准[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178.杨豪良.学术管理应成为大学内部管理的重心[J].社会科学动态,2000(9).

179.杨纳名,赵金保.大学矛盾分析及大学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180.杨天平.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与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0(2).

181.姚启和.自主办学: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1995(5).

182.易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183.袁贵仁.携手同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J].中国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184.张斌贤.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185.张金福.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186.张少华.大学自治与问责:美国的经验[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187.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188.张学文.何谓大学学者[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189.张雪珍,陈丽璘.美国研究性大学的院长任用方式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6).

190.张应强.质量与特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J].龙岩学院学报,2006(2).

191.张应强,康翠萍.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192.张兆芹,王妮.中国高校学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193.郑文.论英国大学副校长的角色、特征及权利[J].比较教育研究,2006(7).

194.钟秉林.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195.周川.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196.周巧玲.基于沟通的决策:学术管理科学化的关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197.钟海青,戚业国.学校发展与资源战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

198.周执平.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J].职业圈,2007(22).

199.朱汉洪.大学本质及其对大学管理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200.朱利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当议[J].中国人才,2006(12).

201.朱炜.试论大学内部的团体冲突及其文化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4(7).

202.张维迎.大学的治理与改革[Z].凤凰世纪大讲堂文稿,2003-12-08.

203.佟庆伟.从学习型社会透视高校课程设置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204.佟庆伟.高校传统课程设置特征与现代课程设置理念[J].高等理科教育,2007(5).

205.佟庆伟.现代教育质量观视野下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

206.衷欢.浅议管理公正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Z].Internet.2008-04-14,Available:http://www.cupa.com.cn

207.关仲和.大学管理中的几个问题[Z].Internet.2008-04-14,Available:http://www.cupa.com.cn

208.卢富斌.学校管理创新的难点之我见[Z].Internet.2008-08-07,Available:http://www.cupa.com.cn.

209.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育[Z].Internet.2008-05-14,Available:http://www.cupa.com.cn.

210.校长“官员化”引争议[Z].Internet.2009-03-10,Available:http://w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