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改革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对于这一场改革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令人悲哀的是,我们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当中“度”的艺术再一次被我们漠视。面对社会和教育对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要求的迫切,急躁之下我们又一次变得功利起来,实用主义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与主要取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理性的审思。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向教师为提升教师素养服务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技术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执着的信念、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学生诚挚的爱与关怀等诸多人文要素,唯其如此,教师才能真正丰盈自己的教育生命。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来说,“术”是其基本能力的体现,但是如果缺乏“道”这一事关“三观”的决定性质的沉淀与养成,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将因人文精神的缺位而迷失在功利与实用的泥淖之中。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与智慧的结晶,是理想与追求的碰撞,是理性与诗意的交融,是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与教学,应该是生命(教师)去启发生命(学生),是思想去引领思想,是情感去感染情感,是智慧在孕育智慧。教师只有将自己个性化的情感、思想与智慧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师生精神的碰撞,才能完成师、生、文本之间深层的互动与对话,进而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将自我饱满的热情、执着的信念、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以此与学生探究对话,品味知识获得的酣畅和精神互动的欢愉,深刻体验精彩纷呈的教育生活,构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师生和谐统一体。
所以,只注重理性思考和着重于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的取向与实践,其本质是与新课程改革下追求情感的体验、智慧的生成的生命课堂背道而驰的,自然也将因其对于教师成长的人本主义情怀的忽视而先天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要关注教师的情感价值观的呈现,呵护他们的教育情怀,引领他们的教育理想,用人文关怀来激发他们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唤醒
作为学校领导,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力图变成教职工认同的东西,利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方式和形式尽量去渗透这种价值观,并引导全体教师把学校的远景目标转化为自己的个人愿景。好领导,你就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群体的能力;如果你不用价值观去影响群体,你可能是一个劳动模范,早上班晚下班去奉献,却算不上一个优秀的领导。因为你既没有明晰的价值观,也没有能力和感召力把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教师中去,变成教师们的价值观。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诸多教师在职业观、人生观、教育观上与理想的教师存在差异。要改变教师观念,首先应从人生观入手,而后才是职业观与教育观。
首先,专家引导,开启心门。思想的禁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激活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就必须破除他们对职业的倦怠。学校多次举行讲座,为教师呈现了一道道绚丽的职业风景。例如,举行了“教师专业发展与人格魅力”“团队精神与教师、学校的发展”等讲座,给教师们展示出一片美好的人生景象。唤醒那些有些麻木、疲惫或是沉睡的心灵,重新点燃心灵之火。
其次,人性关怀,贴近心灵,为教师设计职业规划。对于有着成熟思想的人,感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真正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对症下药。为了使教师在工作上不再迷失方向,学校为每位老师设计了职业规划。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将骨干教师分为:实践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科研反思型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学校行政与教师们一起分析教师所处的阶段,设计今后要走的道路,制定职业发展方向及规划。从而让教师能够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目标。这些目标切合实际,并非触手不及,在重新点燃教师心中之梦时,也让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摘取一个个骄人的“苹果”。
(二)广纳谏言
年级组长曹燕老师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担任班主任的她发现,每逢下雨,学生就会把伞放在课室后面或者室外的走廊,这湿漉漉不光影响室内环境,而且还有安全隐患。有一回,她出外到另一所学校学习的时候发现,人家学校课室外面都安装了一排排钩子,这样雨伞就可以在室外悬挂,整齐划一。回来之后,她就向我提出建议,我们学校要不要也在课室外边钉一排这样的挂钩呢?我一听,觉得很好,便立即让总务处安排实施,如今小北路小学的课室外面都安装了挂钩,校园环境更美了。
好校长需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而好老师不一定要很听话,多向校长提意见才是对学校真正关心的表现。我当老师不久后就看过吴非的一本书,叫《不要跪着教书》,它说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思想和主见的人,而老师在教书时也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用在管理上也很适合,一个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愿景,但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共同的追求是一个大框,这个大框里边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这样学校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六一”节给孩子们送“大白”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特别把在校任教的老师的孩子们集中在一块,一人送给他们一个“大白”公仔,孩子们拿着校长的礼物,别提多开心了。
其实,我的用意并不只是送礼物,我跟他们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说,你们要听老师的话,遵守学校的纪律,好好学习,各方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因为你们的妈妈是老师,只有你们做好了,你们的妈妈管理其他孩子他们才会听,才更有说服力。其实我是要帮其他老师一起来鼓励孩子。
另一句话就是,因为我们个别老师会让孩子进入办公室,我认为这是不利于管理的,也不利于教师子女的成长。所以我跟孩子讲,你们长大了,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不要一下子忘了签名就到办公室找妈妈,一下子忘了带东西就到办公室找妈妈要。因为妈妈在学校是老师,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就证明你不能干,而且即使你没有落下东西没有丢东西,但是其他同学看到你进了办公室也以为你丢了东西就会觉得你没有独立能力了。我是想从孩子的角度帮他们分析让他们明白道理,但是我从来不会说硬性要求他们不要进办公室,因为这从感情的角度来说是很难让他们接受的。但是实际上对于老师来说,经常把孩子放在身边看得紧紧的,对他们的培养是不好的。我经常说一句,你白天管着别人的孩子,又要带着自己的孩子,晚上还要看管自己的孩子,实在太累了,那还不如白天把孩子交给别人来看管,只是晚上看管还没这么辛苦。对孩子说完话之后,我还要求孩子们把今天的话回去转述给爸爸妈妈听,这是我故意通过曲线的方式去表达我的意见。
我不是简单地送一份礼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教育了孩子,关键是又非常艺术地教育了老师。
(四)义工集中照看孩子 教师得以安心工作
每个星期五,学校都需要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可是这一天恰好学生们放学放得早,大部分在校老师的孩子放学后都会来找妈妈,这样老师就没有心情去开会了。所以,我们想办法跟街道联系,让街道每周五派一些义工来帮着照看一下这些孩子。我们把老师的孩子集中起来,义工教一下孩子画画、下棋,或是带他们做游戏,这样孩子有人照看,老师就可以安心开会和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