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四、教学实例

字体:16+-

团体促进法的最大特点在于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从而达成共同进步的目的。下面以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2]的具体教学设计为例,来对团体促进法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科目: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

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多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小熊拿出了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请你与你的同桌分工合作,用6个纽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摆法多,哪个小组列出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多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生:(说出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学生举例,师适时鼓励)

师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相同加数的算式呢?

一学生说出“10个8相加”的算式。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多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学生尝试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让学生再创造。(如2+…30;2 ?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他形式来表示。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拨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以30

30×2读作:30乘以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师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此案例中,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分工合作,构建一种主动的、探索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以体现。团体促进的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发现式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姚国,黄征文.合作学习的新进展——FCL教学方案述评.山东教育科研,1998(6):1.

[2] 案例选编自:http://new.060s.com/article/2011/05/24/3437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