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部分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产生了放松和休息的思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郁闷”“困惑”“迷茫”成了描述大学生活的高频词汇;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厌学,甚至迷恋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考前临时突击;有的学生热衷于考证,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积累;有的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考研;很多学生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学业规划可以为大学生成长导航,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目标,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案例: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有一封学生来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的所谓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资料来源:摘自赵敏、张凤主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76~77页)
一、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的阶段性体现。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订学业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
学业规划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动态性,学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等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多样化,学业规划并不是让个人的发展按照单一路径前进,只是建议个人对未来的一切能够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而且在考虑的同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前瞻性,学业规划既要基于自身和环境的现实来规划,更要超出现实条件的束缚而体现出引领作用,学业规划注重的是对个人认知的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自我职业观念,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基本措施,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决策、执行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
二、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机遇期,也是很容易自我迷失的阶段。大学生活异彩纷呈,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出色完成学业,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一)学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任务,每个阶段的生涯规划都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在著名的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出生到14岁)、探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5岁)、衰退(65岁以上)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按照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学业生涯应属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后期,这个阶段个体已完成以尝试、角色扮演和发展自我概念为主要任务的成长阶段任务,将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选择,学业生涯发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日后做什么、做得如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非常关键的阶段。同时,学业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是要保证学业目标始终指向职业生涯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大学期间所做的“功”对我们是用的;二是要用心做好学业规划的执行方案,并为之不懈努力,深化学业成果,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更好地夯实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业规划的目的
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绝不是为了学习好而去好好学,终极目的是提高职业能力,凭借优秀的职业能力去成就一番事业。一般说来,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目前,虽然大学新生不能依靠实际工作来提高职业能力,但科学制定学业规划、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渴望独立的青年,谁都会梦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希望看到家人因自己的努力而展现出欣慰的笑容。而这些最终都需要一个能展示才华的职业平台。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职业能力只是一种初级的工作能力,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还需要通过生产实践来不断优化职业能力结构,提高职业能力水平,强化职业能力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所以,职业生涯又是学业生涯的实践课堂。
学业、职业是一脉相通的,当我们开始规划大学生涯时,职业生涯历程也就开始了。只要我们在潜心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沉淀职业经验,适时进行必要、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之路就会走得很精彩。
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学习是学生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及早规划自己的学业,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
案例:
四入名校三次退学为什么?
和一般人比较起来,周剑的大学之路格外曲折:2001年考入武汉大学材料专业,次年被退学;2002年再次考入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主动退学;2003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高分考进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05年11月,再次被退学;2006年第四次参加高考,重新考回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3次退学,其表面原因都是沉迷电脑游戏、未修满学分。而周剑坚持自己不是网瘾青年,真正的原因是进了大学“找不到方向”。
周剑,湖北黄冈罗田县人,从小成绩优异,中学时曾担任学生干部,人缘很好,兴趣广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最大的愿望就是周剑好好学习。除此之外,他们对周剑没有任何要求,什么都依着他。
2001年,周剑顺利考入武汉大学,就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报考武汉大学显得有点偶然,因为很多同学都报,所以他就报了;至于专业,报考时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是“名字挺好听”。
进入重点大学,周剑的生活原本应该很精彩,但突如其来的“没人管”让周剑很不适应,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学校。刚开始还是几个同学相邀一起去上自习,慢慢地大家都单独行动了,他也没有班级的感觉。偌大的校园,他感觉一个人孤零零的。
感觉无事可做的周剑就去玩游戏,上网看电影和肥皂电视剧。
2002年4月,因为旷课、旷考太多,周剑被退学。他回到家乡,立即参加当年的高考。这次他又报考了武汉大学,不过选择了化学专业,原因是自己在校园乱逛的时候,老从化学学院的门口经过,看到上面挂了很多牌子,觉得这个学院一定“很牛”,而自己中学化学也学得不错。
但他还是旷课,不喜欢的课根本不去上。辅导员找他谈了几次话,他便觉得辅导员对自己有偏见,起了逆反心理,课旷得更厉害了。院里把他叫到办公室,将正在拟订的退学文件给他看,在退学文件正式公布前,周剑自己办理了退学手续。对于这次退学,周剑觉得非常遗憾,因为他挺喜欢化学,做实验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去玩游戏,因为“实验就是游戏”。
第二次退学,父母很难过,周剑也很难过。他继续参加高考,被录进华中科技大学。命运好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周剑被调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周剑啼笑皆非,但已经耽误了两年,没办法,只能试一试。
虽然周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这次他下定决心好好读。第一个学期他几乎没有碰过电脑,好几门课程考了八九十分。但第二个学期开学不久,他新买的自行车还没骑几个小时就丢了,之后又连续丢了3辆。一系列“不开心的事”打乱了他的计划,周剑逃进网络游戏寻求安慰,一个学期的努力前功尽弃,他又回到了过去旷课、旷考的轨道,每天有5个小时以上都在玩电脑游戏。2005年,大三一开学,周剑再次接到退学通知。
2005年11月,周剑第四次走进高三课堂,2006年以高分再次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他在大学的四进三退,不仅在经济上损失了五六万元,还让父母被很多人说成教子无方,他自己也从原来的学习榜样变成了反面典型。而他当年的同学已经毕业工作了。
“这是最后一次,不会再有机会了,”23岁的周剑半开玩笑地说,“我都老了。”面对过去,周剑坦承自己肯定是有问题,自制力比较差,但学校教育的方式也有问题——“如果第一年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人指引方向,也许我就不用走这么多弯路了。这个人可以是学长,也可以是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安排学习、生活和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比我们在大学无头乱撞好多了”。
[资料来源:摘自《广州日报》,2006-11-2(A9),有删改]
(一)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迎接社会挑战
学业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业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生的职业或事业发展效率,学业规划设计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新生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余时间,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显得十分茫然。因此,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可以使他们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个人、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更好地迎接时代的挑战。
(二)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在学业上的发展方向,合理地调节日常学习,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一点都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而不是到大四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学业规划使心中的理想更加具体化,更容易实现,对学业的顺利完成做到心中有数,热情高涨。学习意识也会在实现的过程中慢慢转变,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
大学生在时间的安排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如果没有学业规划,大家的时间、精力容易处于荒废和散乱之中,生活漫不经心,心态消极怠慢,很容易进入跟学业无关的琐事中,虚度大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规划能让大学生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搞好学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
(四)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发掘与完善自我
一份有效的学业规划,包括自身条件和现实问题两方面。它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的和某些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来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学业。好的学业规划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脉络,使大学生对学业的实现有了信心与勇气,进而达到自我完善。
(五)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尽早确立人生目标
学业规划的前提是集训自我,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明确学业方向,而不会盲目化。认识自我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过去的经验、经历,选择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认识自我是一个自我定位、规划人生的过程,目的是要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从而尽早确立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