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研究者对某一主题现有的成果进行了阅读并有心得时,就可以写综述了。边读边写是综述撰写的常见方式,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对相关研究领域现状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决定阅读是否足够。
(一)组织素材,构架自己的观点
文献综述需要借助阅读时的记录,将研究成果概念化并进行整合。因此,研究者需要将各种观点分类,再以合乎逻辑的方式组织,确保它们在上下文中易于理解。为此,研究者必须做五项工作。
①将有相同结论的作者放在一起。
②突出经典研究;突出研究中的差距。
③比较和对照不同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留意观点之间的分歧。
④梳理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研究之间的关系。
⑤总结文献,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拟定综述提纲
为了保证综述的整体连贯性,必须在撰写前对综述的结构进行安排。在素材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拟定写作提纲是最好的办法,编制综述的提纲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素材分组。按论点对素材进行分组,并且对每组素材的内容用标题或者一个完整的句子加以概括。标题要直接、具体,描述的方式要适合目标读者。
②制定论点最佳排序。将标题按照逻辑关系排列,一些标题构成主标题,一些构成小标题,另外的则嵌入这些小标题。这种层级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确定各段落的先后顺序。
③检查论点和论据。对每一标题下所要涉及的观点进行检查。主要考虑论据是否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如果不能则要补充相应的素材;思考论点是否前后连贯,如果不连贯,就要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观点或是使文章流畅的过渡性标题。
④确保提纲合乎逻辑。每一段都要有重点,各部分之间要有联系;与论文无关的材料要舍弃;最后在提纲中加入引言和结论。
(三)行笔和修改
写作时按提纲的各级标题将内容逐渐展开。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初稿写出后,要反复修改,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性,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表达准确。为此我们可以注意一些写作技巧。
第一,使用连接词。文献综述中存在大量的观点,如何将这些观点有层次的呈现是写作最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大量观点的简单堆砌,可以把观点相似的作者放在一起,用一些连接词把他们的观点串联起来,如也是、另外、再者、同样。对于不同观点,可以使用以下连接词:然而、相反、另一方面、虽然如此。使用这些连接词可以很好地将各种相似或不同的观点渐次呈现,显示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并且说明研究者对资料是做过分析的。此外,还可以使用“明确的”“通常的”等字眼来说明某一学者研究的程度,用“比如”等字眼来举例,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是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而非简单地描述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用正式的学术语言撰写综述。讨论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保持尊敬的、学术性的口吻。学术性语言最基本的标准是客观性,对他人成果的批判必须公正,尽量避免使用强烈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如“想”“感觉”等。必要时,要使用中立化的语言,如“某人认为”“据某某所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