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之后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确定研究对象,也叫取样。取样是为了研究选取研究对象,对于人类学研究而言,取样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步骤,选取适合开展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关系到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更关系到研究结果的获得。
以民族志为代表的人类学研究,务必要选取有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参与研究。民族志的研究对象通常强调研究对象的研究价值,简单地说,民族志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价值首先表现为独特性[1],这是取样的首要标准。民族志选取的研究对象应该跟别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它独有的,尤其对于回答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是研究者选取该研究对象的首要因素。比如,某研究者现在要从事教师流动的研究,而在某中学,他发现有一名教师,曾经在不同学校之间跳槽过几次,具有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甚至不同性质学校工作的经历,从人类学的研究而言,该老师独特的流动经历是取样的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当然,在质的研究看来,任何研究对象都有其独特性,但对于人类学研究者而言,选取某些符合研究选题而又具有丰富经历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对于开展研究是最好不过的。
人类学研究的取样,也要考虑研究对象能配合完成研究的可能。民族志研究因为其本身开展研究的特殊性,对研究对象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种要求就是,研究对象能够真诚、有效地配合研究者开展研究。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民族志研究尤为看重的研究要素,民族志甚至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两者间的互动是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需要有良好的互动,研究才能顺利地进行,如果研究对象对研究无法真诚、有效地配合,那么,无论这个研究对象如何典型,如何符合研究问题的需要,研究任务都是很难完成的。
在教育领域开展人类学研究,研究者还需考虑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所能匹配的研究对象。有些研究对象,其本身符合研究问题需要,其个人也愿意配合研究,但研究者对其所在的情境难以把握,在研究关系中总是处于被动而无法建立平等关系,这样的取样就要考虑放弃了。比如,某学生向笔者提到,他曾经参与过一个有关大学教授开展本科教学所面临的阻力的研究,当时研究团队中有不少研究生参与该民族志研究的观察和访谈部分,但在具体研究中,该学生发现许多研究生在研究的进程中无法和大学教授们进行同等的交流,因为自身的学生身份,许多大学教授也不愿意和这些研究生分享信息,研究无法维系。其实,选题和取样都要因人而异,对于初学者而言,选取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驾驭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学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