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四、案例研究的特点

字体:16+-

由于案例研究注重深度、质性和细密的研究过程,所以研究不可能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完成,需要比较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对象。根据案例研究所显现的特点,学者归纳出案例研究的如下七个特点(Merriam,1988;Yin,1994)。

(一)特殊性(particularistic)

案例研究着重在一个事件、方案或现象,牵涉各种关系和实际状况。案例研究并不要求研究者从案例研究中发现扩大至其他情境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是,要总结出案例所呈现的特征和独特性。

(二)整体性(holistic)

案例研究反对化约主义或元素主义,希望从一个完整的情境中掌握研究特征,而不是找出几个变项,用统计分析来推论因果关系。总的来说,案例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全面理解。

(三)描述性(descriptive)

描述性意指案例研究的结论表现为对现象的丰富和翔实的描述。丰富的描述来自于族志学,表示对事件或现象进行充分的文字描写,尽量包含所有可能的变项和条件,并对各种变项之间的关系加以描写,并且以引文、图表等多种形式描述数据。

(四)诠释性(interpretative)

案例研究应该向读者提供足够的情境脉络依据,以对现象或事件进行意义诠释,因为要了解现象中的复杂关系,就必须注意行动者的意向,了解行动者的参照架构和价值观,建立起同理心,将研究信息传达给读者,使之对案例中的事件加以反省、诠释。

(五)启发性(heuristic)

案例研究需要向读者提供对于现象的理解,除了提出新的研究发现外,还要拓展读者的经验,或者检验读者所知的理论。因此,案例研究有助于读者对研究现象再了解,有助于读者探索先前所未察觉的关系与现象,厘清、辨明事实间的关系脉络。

(六)归纳性(inductive)

案例研究依据“归纳理性”,研究过程中的推论、概念、假设都应该在数据的分析中呈现出来,这些数据必须是植根于情境中。案例研究者应充分运用所收集来的资料,从中发现事件的关系脉络、概念和关系,以对现象进行理解。

(七)自然类推性(naturalistic generalization)

案例研究所称的自然类推性并非类推至其他情境或对象的通则性,而是对原本了解的普遍规律做出修正。自然类推基于常识,将个人经验融入案例发现,从而产生新的理解。从研究中所得的自然类推,有助于读者产生新的视野以了解现象的整体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