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五、案例研究对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意义

字体:16+-

(一)对教育实践者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中小学科研的重视,坚守在第一线的教师的教研能力也不断受到重视。教师因利乘便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记录教育现场的真实情况,跟踪学生的典型案例。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反思,并且以案例研究作为科研的重要手段。为此,案例研究在教师工作中具有必要性和便捷性。

首先,结合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日常的教研活动经常运用的教学日记、访谈、座谈、录音、录像等,也是案例研究常涉及的方法。这些方法教师也常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与理论结合的层次。案例研究操作的简便性易于教师将其运用于科研活动中。

其次,案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长期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一方面能加强师生的互动认识,另一方面促使教师成为专业的教育者,进而关心学生,关心社会。

再次,与教学结合的案例研究也是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这样“以行促思”“先研后教”的模式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案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得到内化和高度整合。

最后,案例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个人行为上的问题或心理上特殊的问题。例如,在学校里,教师常以有逃学、说谎、偷窃、情绪困扰问题的学生等为研究对象。在这个目的之下,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行为的目前状况,更希望运用各种方法辅导学生,使学生恢复正常的行为。

(二)对教育研究者的意义

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教育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操作的可行性选取研究方法。根据西方学者罗伯特(Robert,2004)对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档案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的比较可知,相比实验法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案例研究法不控制研究过程,但是追踪了解当前案例发生的情况和相互关系,试图展现出一个或一系列决策过程。因为案例研究重视将研究对象放到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考察,所以教育研究者能够捕捉案例动态的发展,并且与被调查者有较深的接触,获取的资料可信度相对较高。另外,案例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或者特殊人群的问题,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因此,教育研究者用案例研究法探讨有身心障碍学生的案例或者典型的教育管理案例。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或者组织多案例研究,以点带面,研究者能够获得更丰富和深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