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二、隐蔽型观察与公开型观察

字体:16+-

除了以上的分类外,观察还可以按公开程度分为隐蔽型观察和公开型观察。

(一)隐蔽型观察

隐蔽型观察是在被观察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不知道研究者的真实身份。这种观察的优点是研究者隐瞒了自己的观察者身份,可以避免打扰到团体活动的自然状态,不会影响被观察群体原有的社会活动与文化,获得比较真实的内部信息。但是,其缺点是没有事先征得被研究者同意,可能牵扯“隐私”等伦理原则,特别是在行动被发现时会被认为是间谍,引发一系列由于窥探所带来的道德问题。

(二)公开型观察

公开型观察指事先征得被研究者同意,被观察者知道研究者的观察者身份,其弱点就是可能造成“研究者效应”,被观察者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

根据参与程度与公开程度的不同,研究者可能对观察采用不同的形式,从而具有不同的角色。有研究者将研究者的观察立场分为四种[1]:

①完全参与者:研究者是其所研究团体的一员,并对团体隐瞒其观察者的身份。

②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团体知晓研究者的身份,但其观察者身份从属于参与者的角色。有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积极的成员角色”。

③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团体知晓研究者的身份,但其观察者身份是第一位的,参与者身份是第二位的。有研究者将之称为“外围成员角色”。

④完全观察者:研究者不让观察团体发现,如通过单向玻璃或在图书馆食堂这样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

[1] Gold,R.L..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J].Social Forces, 195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