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

第二节 学习指导技能的意义

字体:16+-

一、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

教师的教学观包括教师观、学生观和具体的教学观。通过学习指导促进教师自身教师观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观更加注重的是教师怎样教,在实施新课程的客观环境下,教师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教会学生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与学生一道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由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到教师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学的观念转变。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规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学习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观的转变。首先,教育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需要把学生看做一个有需求、有情感、有理想,需要受到尊重的人。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虽然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经历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虽然他们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导帮助,但是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也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而要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为其成长创造条件。再次,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就能得到发挥。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首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指导他们将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以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指导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学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要素,只强调某一方面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发挥出这四要素的整体功能,才能使教学协调发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有效地协调和利用教学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和世界观。

二、有助于促进教与学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与学互动,教学相长。教与学和谐发展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毋庸置疑,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乃至学习效果和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就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改变学生的学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得到发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切入点,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来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来确定自己如何教,正像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医疗方案一样。

怎样的学习指导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呢?关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懂得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一定是在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时才能体现,在学习中他们必须有旺盛的学习欲望、饱满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而这些品质的获得一定是来自于学习的过程,取得进步、体验到成功、得到乐趣等,树立了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想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用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取得进步—受到鼓励—体验成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良性循环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提示了一个道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繁杂的知识中吸取精华。

由于我们已经身处信息化社会,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学科基础知识虽然是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却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真理”而终身受用。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之一。因此教学不再以知识为中心,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正如我国《学记》中所说:“故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前提来研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着认知的规律,但由于学生(有时也包括一些教师)心理学知识缺乏或不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找不到或不明确自己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指导不仅要使他们明确,而且要掌握规律。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会运用规律,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