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标
1.掌握创设积极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
2.掌握建立良好班级环境的途径与方法。
活动1 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活动目标】
掌握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材料】
阅读材料、大白纸、胶带、彩色笔、小型便笺纸。
【活动方式】
参与体验、小组研讨。
【活动过程】
①将参训者分为四组,分别为教学策略组、和谐氛围组、评价改革组、学习风格组。(2分钟)
②培训者布置每个小组的研讨任务并提出要求。(2分钟)
第一组观看【阅读材料5-5】提供的图片,小组内讨论:此图片反映出什么教育现象?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在支持学生社会情感学习方面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策略?
第二组阅读【阅读材料5-6】,小组内讨论:案例中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
第三组阅读【阅读材料5-7】,小组内讨论:评价方式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有何作用?当前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哪些不利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从哪些方面改革?
第四组阅读【阅读材料5-8】,每个小组成员在表格中标出自己喜欢的学习风格类型,并为每种学习风格打分,同时小组内讨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策略以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③每个小组按照培训者布置的任务进行研讨,教师巡回指导。(16分钟)
④各小组派代表交流研讨成果,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培训者点评。(20分钟)
【活动提示】
1.本活动旨在使参训者掌握支持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策略。例如,尊重学生,亲切友善地对待学生,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等。
2.培训者应注意调控时间,巡回指导,把握活动进度,提高活动质量。
【阅读材料5-5】观察图片
图5-1 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5]
【阅读材料5-6】教学中的生成
在一堂公开课快结束的时候,于漪老师留了3分钟让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一问完,全班同学都笑了。“万万”就是亿呀,这是小学知识。提问的学生非常后悔自己提这样一个被人讥笑的问题。于老师见状便微笑着对大家说:“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万万’就是‘亿’,我想问大家,为什么文章中不用‘亿’而用‘万万’呢?”经于老师这一问,课堂安静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我觉得‘万万’读起来响亮许多,顺口多了。”于老师说:“讲得好!其他同学还有高见吗?”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还有强调作用,好像‘万万’比‘亿’多。”在确认没有不同看法后,于老师总结道:“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刚才发问的学生身上。这名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惭愧、自责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阅读材料5-7】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以‘积分制’变革成绩测评方式”的探索[6]
(一)课堂激励性评价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学生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才能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当然,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量化的测评结果,我们课题组设立了以下几种分值的奖票,当即给学生发放。(见表5-4)
表5-4 数学奖票发放办法
续表
(三)学生作业评价
我们对学生的数学作业,多数用评语评价,看到学生字写得好,我会情不自禁地写下:“你的书写真漂亮,看到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舒心!”看到学生作业写得清楚工整,而且又全对,我会写上:“真棒!看你的作业就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一些待优生能按时交上作业而且正确率较高,我会写上:“你的进步真大!坚持住,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看得出,你正在不断进步!”像“了不起的解法”“棒极了”“出色的作业”“表现真不错”“这个解法有意思”“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的表现越来越好”“这次作业说明你进步很快”“你的表现令人满意”“你的作业像你一样漂亮”等评语,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纸上。
(四)家长参与学生评价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在数学课上的优秀表现,我们都会以喜报的形式用短信发给家长。例如,您的孩子某某某本周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向您表示祝贺;您的孩子解题思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极富数学才华,向您表示祝贺;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我们课题组教师在班上进行了推广,调动了每一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阅读材料5-8】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表现
表5-5 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表现
续表
【相关链接】学习效果反馈的艺术
某特级教师在这所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当她走进一个该校闻名的后进班时,她先是收拾好讲台桌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地吹去了讲台桌上的粉笔灰。课讲得十分成功,当她讲完后,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她根本不让学生举手,而是这样说:“听懂的同学请把你们的眉毛扬一扬,暂时没听懂的同学请你们笑一笑。”扬眉毛的动作和微笑的动作都只有站在前头的教师能够全部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都置于她严密的保护之下。
活动2 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活动目标】
掌握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的方法与策略。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材料】
阅读材料、大白纸、胶带、彩色笔、小型便笺纸。
【活动方法】
参与式研讨。
【活动过程】
①培训者讲授班级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的相关内容。例如,教室里的空气、温度、光线、颜色、气味、教学设施、学习园地布置、墙壁布置等都属于班级物理环境建设的内容,读书角、安全提示、励志标语、座位摆放形式变换等都属于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内容,班级章程、学生守则等都属于班级制度环境建设的内容。(8分钟)
②将参训者分为三组,分别是物理环境组、心理环境组、制度环境组。(2分钟)
③全体阅读【阅读材料5-9】和【阅读材料5-10】,培训者提示:这些材料和图片来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甘肃省的项目学校,从材料呈现的信息中我们能够发现特别之处。比如,学生的作品、教师的寄语替代了教室里通常张贴的名人名言、诗词古画。这些作品和语言的描述对你认识和理解班级物理、心理、制度环境建设有何启发?这些环境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有何价值和作用?请与身边的伙伴一起讨论,把认识写在表格中,并和大家交流。(8分钟)
④三个小组分别就班级物理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班级心理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班级制度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进行讨论,将结果写在大白纸上。(5分钟)
⑤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讨论结果。(12分钟)
⑥培训者总结。(5分钟)
我对教室环境布置的认识与理解是:
【活动提示】
①班级环境建设分为班级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②张贴教师的寄语、学生的作品等属于班级物理环境建设;师生合作改编流行歌曲为班歌等属于班级心理环境建设;制定班级章程等属于班级制度环境建设。
【阅读材料5-9】发现身边的美丽——一位农村教师的手记[7]
曾经,我一度苦于教室的简陋和单调,这里没有精致的墙幅、精美的装饰品,只有些许脱落的墙壁、粗陋的桌椅以及那些期待着色彩和美丽的渴望的眼神……
苦苦思忖,我不禁恍然大悟——没有的,我们可以创造!
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将原本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并创造着、发现着身边的点滴美丽。
比如,我们把废置的盒子简单装饰一下,增加扶手和轮子,就可以让它成为漂亮的可移动垃圾箱。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让他们亲手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在农村,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果蔬菜、植物种子长年不断。这些形成质地各异的自然物,在孩子们的智慧和才艺下成为教室布置的精美艺术品。
我们用捡来的芦花、桔枝、草梗粘贴成了鸟窝、瓶花,用贝壳、螺丝、树枝、树叶、花装饰成了盆景,用果冻壳、瓶盖做成了风铃等,既丰富了教室的情趣,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丽的教室,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和创造意识增强了,审美能力也大为提高。
【阅读材料5-10】某教室布置的一角
图5-2 某教室布置的一角
【相关链接】班级环境建设
(一)什么是班级环境
班级是学校施加教育影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和学校环境一样,班级环境也分为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三种。
物理环境:包括教室的美化、学习园地、黑板报布置等。
心理环境:包括班训、班风、学风、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等。
制度环境:包括班规、日常行为规范、值日制度、班级阅读与学习计划、学习纪律与规范等。
(二)班级环境对学生发展有哪些作用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班级环境建设的内容、实施策略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班级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班级环境作为一种教育力量,直接影响、改善和调节学校大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良好的班级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②良好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③良好的班级环境保障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④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班级团队精神与凝聚力的形成。
⑥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他人与集体的认知与管理。
(三)班级物理环境建设(略)
(四)班级心理环境建设
班级心理环境建设是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有助于班级活动向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化方向发展,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反,紧张、压抑、悲观的班级心理环境则会限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阻碍班级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是学校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社会情绪管理能力训练的关键。
1.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建设
密切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教材与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神与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反对使用伤害性语言或过度处罚行为。
2.学生人格情绪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
3.学生行动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并在实践与行动能力方面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文化氛围。
4.学生亲社会能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开家长会、开放日、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亲社会能力。
5.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的心理环境建设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增强师生的情感交融,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班级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实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能力。
6.班级氛围与凝聚力的心理环境建设
利用各种班团队活动、教学活动、演讲活动、竞赛活动、班规班训制定活动等,拟定富有特色的班名、班风、学风,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7.班级成员社会责任能力培养的心理环境建设
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与奉献精神。
(五)班级制度环境建设
为了使班级组织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效,学校总会从管理的视角提出很多的规范要求师生遵守。在行文上,这些规范或是对仗工整的四字八字格言、箴言,或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然而常常是看起来好看,读起来上口,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在内容上,这些规范或是命令式的“不准”“不许”或者“不能”等强迫性要求,或是 “冷冰冰”的话语。而且,这些规范常常被学校“装裱起来,挂在墙上”,鲜有人问津或遵照执行。
学校可以把制定班规的任务“委托”给学生,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班规。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学校建议低年级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所学校班规“五花八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就是对学生参与能力的最好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发动班主任和学生,调动群体的智慧制定“班训”、规划“学习园地”、定期举办班级相关活动(如阅读计划)等。
本节要点
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室环境建设对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参与者应掌握支持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策略,了解物理环境建设、心理环境建设和制度环境建设是教室环境建设的主要方面,掌握教室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
本节思考题
1.通过本节学习,你对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作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2.你认为自己在学校教室环境建设方面还可以进行哪些改进?打算怎样做?
[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2018-09-10。
[2] 三毛:《三毛作品集》,23页,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3] 三毛:《三毛作品集》,23页,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4] 陆利东:《学会微笑》,http://www.lesun.org/edu/article/2005-03/14980.html,2018-08-15。
[5] 《高三尖子生26刀刺死偏爱他的班主任:老师,你一定要知道的师生相处之道!》,http://www.sohu.com/a/204776027_497912,2018-09-17。
[6] 本案例根据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改编而成。
[7]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专家团队:《有效的教学管理》,3页,2008,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