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是一种行为规范,约束人的言行。教育研究伦理即是规范形式教育研究时必须具备的涵养以及必须遵守的人际规定。具体来说,教育研究伦理可说是:研究者在以教育场域、教育过程、教育人员、教育内容等为研究主题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目的在确保教育研究的专业地位与权威。
简单说来,研究论文撰写中的研究伦理在于诚实的表达。这是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交流的基本准则来对待的。诚实地表达要求研究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侧重于说“实然”,说事实,将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准确具体地描述出来,并力求作出合理的解释,不无中生有,不夸大或缩小,不强加因果,更不胡编乱造出什么“事实”“数据”。“想到什么”,侧重在说“应然”,说需要、价值,坦率地表达自己对研究课题的种种愿望、要求、信念、准则。“做了什么”,侧重于谈自己的教育研究活动行动“做了什么”,自然成了说的主要内容。“看到什么”与“想到什么”,对于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来说,同样是重要的。
诚实的表达要求将研究背景、问题、情境、操作过程说清楚,反映研究者在什么特定条件下,针对怎样的特定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所揭示的“真实”不是绝对的、普遍有效的、唯一正确的,而是特定情境下具体的“真实有效”,是有别于其他研究的更为独特、更为合理的表述。诚实地表达还要求坦然面对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对理性的不完善要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即使是自然科学,根据严密的实验室实验所做出的结论,也或多或少地由于实验控制得不够严格、观测得不够精确、个人情感或直接或间接的介入导致知识的不确切有限适用性、真理相对性。
【案例】
最后,这个调查还涉及定性研究中的一些伦理道德问题。首先,我在每次访谈之前都向被访者说明我将对他们的姓名和身份绝对保密,访谈是为研究所用,不会对他们的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但是,由于此课题涉及的是一个敏感话题,有可能使所有的被访者都感到不安,从而搅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虽然我们可以用服务于一个更高的利益作为解释,但这种打搅所带来的后果仍不得不加以考虑。其次,为了酬谢被访者对我们的帮助(特别是有的人要长途跋涉到学校来见我们),我们向每位被访者赠送了小礼品。但是,这些礼品在价值上远远不能和他们所给予的热情支持相比,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表达一下感激之情。然而,我们促成了王小刚重返校园,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虽然这么做将我研究的性质从描述、解释型变成了行动型,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举动。如果回到学校是王小刚真正的心愿,而且他从此的学习生活会比以前有所改善,这么做就是值得的。研究的目的毕竟不仅仅只是为了研究,而且为了最终解决问题。只要我始终以了解真相为前提,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采取行动,并且这一行动并不违背被研究者的心愿,我想这个研究就是符合定性研究的基本原则的。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对王小刚辍学情况的了解还很不深入,尽管我们的分析仍旧存在不少漏洞,他辍学后的沮丧心情、无所事事的现状,以及关于前途的渺茫心情,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严峻的事实。这种情况在我们此次调查的辍学生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因此,如何想办法了解他们目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如何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他们的关注,如何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出路(如果他们愿意像王小刚一样重返校园)——这是我们教育研究工作者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引自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