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二)课堂模式的内涵

字体:16+-

我校制定了“改革教学现状,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郑重推出了“两展两评课堂模式”,把课程改革的重心坚定不移地落实到高效课堂的打造上,向40分钟要效率,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两展两评课堂模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意识,以此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它不完全等同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模式,也有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两展两评课堂模式”的概念含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教育教学内涵。

1.课堂模式的教学内涵

第一,课程层面的框架。我校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课程改革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全面展开,三者之间的比例为2∶1∶1。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自选校本教材三者之间的比例也是2∶1∶1。

第二,知识层面的架构。课堂知识的学习由基础知识、延伸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组合而成,三者之间的比例为2∶1∶1。课堂教学,首先着眼于“双基”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其次注重在基础之上的提升和拓展,最后还要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与融通,温故知新。三类知识合理调配,以此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用。

第三,学生层面的组构。每班学生由“主动型”(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独立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依赖型”(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的比例为2∶1∶1。虽然我校的生源层次较低,但我们尊重学生的起点,注重教学的过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

当时的周丽红校长把这一课程改革界定为“211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现在的“两展两评课堂模式”。

小组展示

“两展两评课堂模式”内涵的研讨与界定,为师生提供了崭新的课程改革视野,在历史和未来的经纬中,我们探寻出“两展两评课堂模式”的高效性,实现了课堂教学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平稳对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两主兼容”的教学思想。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既注重科学,又讲究艺术。注重科学,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进取;讲究艺术,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引导和智慧点拨。点,就会“点睛则龙飞,点石则成金”;拨,则能“拨散满天云,抬头见日升”,甚至“挥手一拨琴,俨如坐春风”。

经过多年的实践,“两展两评课堂模式”使教师坚定了教学信念:没有不爱学的学生,也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推行“两展两评课堂模式”,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最佳体现。因为在“两展两评课堂模式”的运行中,学习过程是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心灵沟通、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复合过程。“两展两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地获取信息,使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更具有多维性和交互性。不仅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潜能的发挥。

2.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层次和能力,我们编写了三种层次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支撑。每篇导学案必须具有“导学导练、导思导行”的引领作用。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提高课堂实效,非但必要而且迫切!因此,我们在导学案编制中,舍得花力气,真抓实干,抓质量,抓特色,抓成绩,抓效率。

第一,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建构高效课堂的意识,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创新思维为核心,以评价激励为手段,以整体高效为目标,打造精导精练的高效课堂。

第二,注重细节,体现“四备”,即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第三,精心编制导学案。一人主备,备课组集备,通过讨论、修改、补充予以完善。导学案以“教学目标要明确,训练题目要规范化,学科知识要技能化,技能形成要系列化”为要求,为学生清晰地描绘出学习路线图;同时保持教学重点的突出性、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无效性。

第四,导学案要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用训练的主线作用,精心设计导向语、点拨语,精心设计和选择思考题,体现“精讲精练”的原则。

第五,备课组要统一使用导学案。在确保单元导学目标整体落实的前提下,我们允许对导学案进行个性拓展和深化。导学案要留有个性拓展的空间,末尾留有教后反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