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美好。教育不是比输赢,把人分成成功者和失败者,而是促进每个个体更加完善。因此,课堂学习也要让每个学生学习得更美好,而不能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来对待。但学生知识的掌握的确有先后,只有通过个体的努力、同伴的帮助和教师的引领,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提高。我采用的这种学习范式正是根据这一理念,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而构建的,是为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相互合作和全面探究而创设的。
增城区教师观摩高二英语学业水平备考冲刺“英语动词专项演练”公开课
“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员学习”的学习范式源自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中合作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中学习语言。
第一,独立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做出选择,通过自我调控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设计学习内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阅读教科书等,进行体验式学习,从中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当然,由于学生基础和潜质的差异,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程度和进度有别。独立学习尊重个体,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超前学习。我鼓励优秀学生跳跃式超前学习,鼓励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课前先学;将“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通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独立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构建“促思融会”理念下的高品质课堂。
第二,小组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传统课堂是“一与多”的模式,通常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在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先在组内解决,促使学生更多地思考以解决疑惑,同时发现深层次问题,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任课教师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让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满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得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帮扶得以提高;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帮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又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以深化。在“促思融会”理念的指引下,小组学习能让学生思考、研究、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情感的潮水在涌动,思维的翅膀在自由飞翔。简单的问题由独立学习来解决,稍难的问题由小组学习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全员学习来解决。小组学习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以静带动,以先进推后进,以组互助,使学生在“促思融会”理念的指引下竞知、释然,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第三,全员学习是在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将所达成的共识、形成的成果和不解的疑惑汇总交流,在教师的引领下,分享成果、释疑解惑、竞争激励。教师就此引领学习活动,师生共同拓展知识和技能,使全体学生在“促思融会”的学习氛围中活化知识、内化技能,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全员学习在学生自我感知、协作学习、比帮赶超中,营造你争我抢、不甘落伍的学习氛围,造就灵动的课堂,使学生合作双赢、共同提高。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引领者、调控者、评价者和先行者,同时又是学生全员学习中的伙伴。
由此可见,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独立思考,以旧带新;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学,达成共识,收集成果和疑惑;在全员学习中分享成果,凝聚集体智慧,解决疑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凝聚力,发扬团队精神,构建班级文化,实现高中课程改革所设立的目标——“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