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二)文本练读法导读

字体:16+-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作家肖复兴指出:“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读书,是人人都要做的事。那么如何读,读什么,为什么读,一直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我们阅读,头脑就像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不断搜索外界输入的信息,把所储存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与所输入的信息不断地扫描和交换。一方面,大脑对视觉扫描到的信息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进行加工,依次将表音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学知识进行整合和信息关联,以达到理解。另一方面,信息加工由高级阶段到低级阶段进行,大脑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对视觉扫描到的信息立即提出假设。首先经过语义知识进行证实;然后分割,尤其是运用表音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对所提出的假设,或加以肯定,或加以否定。而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不仅运用更高一级的知识分析,也依赖于低一级的知识分析。

由此可见,阅读活动中的感知、理解与识记均不同于识字,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不仅是一个个单词,而且是一系列连续的字词、句子、段落所组成的篇章。那么,如何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科学、完善的阅读基础呢?

1.默读:感知文本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属于快速阅读的第一阶段。默读一般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细读,而是直接用眼睛扫视文字,先按成分意群、结构意群和主题意群阅读,再逐步扩大视幅,有意识地减少停顿和回视的次数,大脑直映,从而过渡到整体识别整句整行,获得对文字信息的感知,加快视觉识别文字符号的速度。默读时,我要求学生从对文字的感知变为对内容的理解,把逐字逐句地读改为逐行逐段地读,迅速想象、联想、记忆,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同时要求学生做记号,画段落,标重点,加批注等。默读完毕,我留出时间,让学生准备,通过复述大意、概括中心、解释词语等方式来检验其阅读的效果。否则,默读训练往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默读的速度是相对的,因人、因文、因阅读目的而不同。我会根据文本的趣味程度、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对阅读方式等做出选择,因为这会影响阅读速度。

默读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感知、获得和理解信息的一种方式。学生默读,有选择地使用他们内在的声音来强调重要的词语或概念,只是在心里认知和解读所看到的文字及其相关材料,强化所读内容,刺激大脑来帮助记忆。

默读的原则是速度要快,边读边思考,理解文本。默读要求眼到、心到、手到。眼到,是要认清词句,理解内容;心到,是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手到,是要边读边动笔,画出重点词句,标出段落层次,记下不懂的问题,以此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理解、速度、识记是默读要培养的方面。我会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速度默读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读后能够较好地复述,并评价所读文章。

默读技能的培养,首先从段落开始。我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一个段落,就某词、某句的意思让学生用英语解释,也可以用中文;然后再由段落默读过渡到主题思想的提炼。

2.略读:摄取要义

在默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阅读文本时,我让学生睁大眼睛快速扫视标题、副标题、插图以及文字等,迅速在大脑中形成文本轮廓,了解概貌,摄取大意和主旨要义,从而培养略读能力。

略读实际上是指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和浏览文本,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等的阅读方式。略读时,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就略去一些材料而不读。略读有别于一字不漏的普通阅读,可以用于阅读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和报刊等。

略读原则是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掠过整篇文本,了解大意、背景、文体风格、语气等,领略文本大意。

略读可以有以下方法。

第一,略读文本的标题和副标题,然后速读首段、末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末句,略知大意。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以及结论。多数情况下,略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就可以捕捉到段落的主题句。

第二,略读无标题文本时,首先通读文本的第一段以及其他段落的第一句,然后扫视其他全段,捕捉关键句,抓住段落大意,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情节。

第三,扫视每一页,注意力集中于重要的字眼上,如斜体字或粗体字,速读全文,获得完整的第一印象。

略读时需要注意: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的中心思想而非细节上,不要逐词逐句地读而是只读关键词,如名词、动词等实词和表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关系的连接词;对细节可一扫而过,甚至不予理会,也没有必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在摄取主要信息,获得“以貌取文”的阅读效果。当然,略读不能完全取代普通阅读和精读。

略读需要重复练习。在指定目标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下列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①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②The title below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assage is…

③Wha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④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can be described as…

⑤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probably appear?

3.寻读:获取信息

寻读,也叫找读、查读,是指带着问题去浏览文本,目的是在文本中找出所需要的某项或某些特定信息。寻读要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要求;要尽快扫视所读文本,找到所需信息,仔细阅读相关内容;根据所需信息的性质集中注意力寻找与其有关的语言点,如寻读人物、地点时就要注意首字母大写的词语,寻读时间、数据时就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等;一旦寻找到所需信息,达到目的,阅读便可终止,不必读完全文。

浏览与寻读的区别在于:①浏览的目的是为了抓住文本大意,而寻读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特定信息。②浏览前,读者对文本完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而寻读前,读者对文本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还知道要查找什么,在哪儿查找,以及如何查找。

寻读是为了迅速抓住文本的大意,获取特定信息,如查找某一具体地点、时间、人名、事件、数字等。查找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先读问题,了解题意,做到心中有数。

②迅速判断该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正确估计答案的来源。

③用目光扫视全文,捕捉相关信息。

④找到线索后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就迅速答题。

4.研读:领会全文

研读是指学生字斟句酌地阅读文本,边阅读边理解,深入思考所读内容,迅速领会和掌握所读文本的精神实质和内容细节,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研读时,学生要理解准确、透彻,既要理解表面信息,还要通过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内化”,把它们置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消化吸收所读文本。研读不等于慢读,是要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集中注意力领会文本信息,目的在于读一遍就能理解全部内容,并提高读速。

5.听读:磨耳练口

学习语言就是要打造出一副灵敏的耳朵,因为学习语言不能仅仅用眼睛来看,更重要的是要用耳朵大量地听。听读是练习英语语音的好方法。听读教材配有的音频或录音,学生可以边听边读,迅速整合词意、句意和段意,以感知、理解并从中获取信息。标准的音频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听清词音,分辨词的轻重读音,体会句子的节奏,感知意群的停顿,模仿语音语调;同时,又可以纠正学生的读音,增强其拼读能力。因此,为了练好一口标准、流利、得体的英语,学生需要反复听音频、磨耳朵,模仿语音练口。

听中跟读,读后随听,能够使学生领会一门外语的精髓。反复和持续地听读,能够使学生逐渐习惯并掌握外语的节奏,操练口腔的肌肉,达到会听会说、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

6.朗读:感知语言

学生能把一篇英语文章朗读出来,那种感觉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学生能把构成文章的每个单词读出声,那是一种喜悦,又是一种能力。即使有的语音一时读不准确、读不地道,但对一位学哑巴英语多年的学生而言,也已经很满足了。然而,只会读词是不能称为语言的,语言是由单词、短语和句子等组成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富有意义。

我们一般是在听读操练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表达来感知、理解英语文本和获取信息的。朗读能使学生获得从默读中无法获得的效果;朗读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所读文本,把文本内容和语言化为理解与感受,化为思维心理活动,从而揭示语言的本质及其逻辑链条。

在朗读中,学生借助眼看、口念、耳听、心想多种感官,伴随着思考、体验、想象、联想、分析等心理活动,以此锻炼思维能力。经常朗读,嘴皮子练灵活的同时,脑子也更灵活了。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寓情于景,加强形象感受,产生共鸣。研究表明,大量反复的朗读,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潜意识的回路打开。每天朗读英语,出声地朗读课文,并争取背诵,这样坚持下去,忽然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一条和以前不同的记忆回路打开了,我们的记忆力增强了,语感培养起来了,更容易理解和欣赏阅读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