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高考基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命题。命题要涵盖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并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由此可见,高考素养与教材奠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第一,高考命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素养。高考采用的标准化命题,涵盖考试大纲所要求达到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例如,从表面上看,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四选一”标准化命题,实际上它们却覆盖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而实现。在语言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解读、解构、再构并内化,生成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形成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发展和题型变化的需要,在备考和冲刺过程中强化知识和技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第二,高考的命题难度超越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水平。高考的阅读篇目具有语言鲜活的特点,在行文逻辑上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和不可预知性,不经过相关阅读及相应答题技巧的有效练习,仅仅学习教材是难以适应高考的,因为高考选材与时代发展接轨,所选命题材料体现时代性和命题的创新性。这就是学生只学教材,高考考不出好成绩的原因所在。然而,如果不重视或弃用教材,仅以“题海战术”代替以教材为基础的深化学习,也是缘木求鱼,难以赢取高考。
第三,高考以教材为基础来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只围绕教材而不关注题型,学生是不能取胜于高考的,偏离教材只抓高考更难获胜。为了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赢取高考,教师要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组织学生进行透彻的语言学习,夯实知识,培养技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再以高考目标要求为标准强化练习,避免过早采用标准化训练,造成知识与能力衔接中的断层,被高考的“标准化命题”牵着鼻子走。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以教材为中心,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和技能;以考试题型和考点为基础,与教材接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层层演练,就会学考双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犹如奥运会比赛,每个项目虽然只需要几项比赛技能,但要夺冠获奖,除了具备炉火纯青的技术之外,还需要比赛者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扎实过硬的本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反败为胜打败强手塞尔维亚队最终夺冠。按照女排教练郎平的说法,“女排精神”就是“锲而不舍,敢拼敢闯”,获胜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四,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要以反映自然、历史、人文、科学等的语言精华为基础,精选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反映能力目标的语料,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度和理解力,形成优秀的文化品质和英语学科素养;引领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和知识,学习和汲取人类文化的结晶,注重培养和发展优秀文化品质,开阔眼界,从而实现外语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才观。可见,教材不能也不会被教辅材料所代替,只有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语言学习、知识储备、能力拓展,才可能使学生完胜高考。
第五,教学需要以校情、生情和学情为立足点,整合知识以创新教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是关键。高考60%的考题内容是以教材为基础命题的;因标准化所限,15%的考题依据能力命题;25%的考题是选拔性命题。可见,高考无情却有情。一份考题对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不论你来自何种家庭、哪所学校,不论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还是普通高中,只要学生立于基础,努力进取,学习得法,策略得当,都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命题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已经成为考试改革的重点。高考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潜能,以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为根本。把握好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命题特点,就可以为考试增分。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广州市英语学科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教师从教学设计、课型模式、有效教学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教研、科研,在课堂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价值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的变化与发展,以及评价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多维度。
第六,高考英语命题的主导思想、考试题型指导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高考英语采用听说、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六种题型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调动和搞活了英语教育教学领域,带动了英语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在高考中全面渗透并得到检测,课堂上听、说、读、写、译技能优势互补,综合性技能演练跌宕起伏。例如,“译”在听说角色扮演中以翻译句子的形式引出对话。书面表达不是翻译却胜似翻译,用汉语提供背景和内容要点。在写作时,学生以汉语引出话题或主题,开启联想思维,运用英语词句及其语言知识,从翻译表达过渡到英汉不对等的词句表达,这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理论倡导下的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的语言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