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四)高考英语的内涵与外延

字体:16+-

1.内涵:命题方式与备考方略

第一,题型多样,全面考查。高考英语有统一命题、省市自主命题等命题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题型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书面表达;不同类型的题型有短文改错(统一卷、浙江卷、四川卷),听说考试(广东卷),听力(全国乙卷、全国丙卷、四川卷、江苏卷),听力理解(北京卷),单项填空(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阅读表达(天津卷),任务型阅读(江苏卷)。江苏卷的书面表达与广东卷的读写任务的命题形式基本相同。

高考英语以听力、阅读、知识运用和写作的形式命制试题。不论哪一类命题,都以阅读为主,分别以阅读理解、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等形式,通过阅读解构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考查听力以听力理解或听说为主,考查词汇和语法多以单项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为主,考查写作多用书面表达。整个命题的考查形式都基本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以阅读统领整张试卷。命题内容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实际。

第二,万变不离其宗。高考无论采用何种考查题型,英语语言的“心”,即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语言知识,在高考中是不会变更的,只会基于课程标准的语言知识目标要求而命制;然而,命题所考查的语言技能的“性”,即题型,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变化的,淘汰旧题型,优化旧题型,或采用新题型。学生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总结回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使之形成知识体系并简化知识体系,内化基本结构,深入思考和熟练获得听、说、读、写、译的技能,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演练,掌握考试答题方法和技巧,查漏补缺。在备考中,教师运用高考试题和各地真题,一题多用,改造真题,补充新元素,生成新任务;选用高仿真模拟题,要“形似”,更要“神似”,严格控制词汇量;做题、讲题、研题,做到务实,不练超纲题,讲练精品题,优化讲评效果,不搞题海战术。学生边做题,边识记,巩固与高考相关的词句和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可能赢得高考。

高考要发挥稳定或发挥超常,全依赖于高考时的精神振奋和十足的拼劲。学生在高考时精神十足、充满活力、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准确地答题,这些素质都来源于平时的心智修炼和答题习惯的养成。

2.外延:心身素质

学生只有夯实教材基础并与高效备考接轨,高考时的“狠劲”才能与身体、学习融为一体。考试时把平时的“狠劲”转化为考试的“拼劲”,解答考题时大脑才会更灵活,反应才会更迅捷,学生对考试才有十足的把握,从而答好试卷。

要想做到这一切,学生需要具备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独特的能力。自信心在高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考试的成败。获得自信心的方法有超越“极点”,至静、至纯、至强,静思到极致等,使用这些方法,学生就会不断获得自信心,增强自控力,发挥好脑力。

获得和增强自信心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养成的过程。学生要想在高考中超越别人,平时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增强自信心;妄图在高考的瞬间提高自信心,意义不大,可能性也很小。学生在高考时既不要刻意加强锻炼,也不要刻意改善心态,更不要刻意增强自信心,而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这样或许还能获得意外的考试惊喜。

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需要不断地梳理、归纳、简化与融会,这样,高考时,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答题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考试技巧也非常重要,学生掌握得越好,就越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每次考试,必须要尽力;每次考试,必须要总结。考试技巧,如答题顺序、准确性和速度,学生都要学会掌控,并学会如何“猜”陌生题目等。如此这般,学生就可以用一种畅游高考海洋的心态对待考试和应对考题,就会拥有饱满的情绪,营造出考试的佳境,学考相融,相得益彰。

高考并非终点,而是起点。正确对待高考十分重要。社会多元化,高考早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高考不应被过度拔高到一个不适当的高度。网络上有这样一条高考励志语:“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这种标语的确很励志,但与现实相距甚远。高考很重要,但无法决定学生的未来,更不能决定其人生。学生只要努力奋进,认真对待,一切都会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