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三)创意课堂 激发思维

字体:16+-

1.营造氛围

60多岁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女教师简和男教师卡尔,是我们中学班20人的课任教师兼班主任。他们几乎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早晨,老师简总是先为讲桌上的花瓶换水插花。芬芳鲜艳的花朵,点缀着教室,营造着愉快的氛围。他们似乎把教学场所当成了自己的家,将其装扮得像新房一样,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学员林武芳情不自禁捧起插花与简合影

每当工作日,教师着装得体,服饰上下午各异。他们的穿着常常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给学生注入精神力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每当他们聚精会神地讲课时,就会给人一种凝重而又超凡脱俗的感受,顿时使人感到教育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教育就是育美、品美、唯美。从这些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那种天然的气质、天然的神态,从中散发出的是一种职业的自豪感,焕发出的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操,透露出的又是满腹经纶的人文气息。这份感受和影响久久停留在我的心间和脑海,挥之不去;如今也生根开花,点缀着我与学生**的课堂,点燃着我与学生之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不时地迸发、不断地燃起火焰。

2.冥想放松

每当我们不由自主地在课堂上打哈欠时,卡尔老师就停止讲课,让我们听他的口令,轻轻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听,排除和拒绝外界的一切声响,哪怕是雨声风声,慢慢地深呼吸,平心静气地呼吸,忘掉周围的一切,完全忘掉自我,完全放松身心,沉浸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中,像湖水一样的平静,像轻盈的蜻蜓在水波上踩出波纹那般寂静。他的口令不断地重复,我们静默数分钟。而当这一切在口令声中结束时,我们轻轻地睁开双眼。卡尔老师突然反问我们听到外面近处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动静,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什么声响、发生了什么事。“自相矛盾”的冥想游戏,赶走了困顿,我们顿时大脑清醒,他又把我们拉回课堂。

奥克兰大学卡尔老师授课时的表情捕捉

3.逗趣

一个多月后,我们师生熟悉了,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一次课间休息时分,我口无遮拦地跟老师简开起了玩笑。

—Hi,Jane!I'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Would you mind listening to me?(喂,简!我想讲一件关于您的事,您不会介意吧?)

—Never,please!(不介意,请讲!)

—You've always been teaching us,staying with us all day long.Yet we are tired out,sometimes feeling sleepy,though we are younger and should be more energetic than you.However,I find you're never worn out but more energetic,always in high spirits!

(您一直给我们上课,整天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疲惫不堪,有时会感到困倦,我们比您年轻,应该比您更有活力。然而,我发现您从来没有疲惫过,比我们更有活力,总是精神饱满!)

—Thanks for your sharp eyes!(谢谢你锐利的眼神!)

—So I think you are just like an active and charming girl,admired by handsome boys.(所以,我认为您就像一位活泼而迷人的女郎,被英俊的男士所仰慕。)

—Thank you for your words.I hope so.(谢谢你的夸奖,但愿如此。)

—Please tell me your secret.By the way,you can have a lovely baby,I bet,even though you're already in your sixties!(请告诉我您的秘密。对了,我敢说,即使您已经60多岁了,您还能生出一个可爱的宝宝!)

听到最后一句话,她举起双拳,在我眼前挥舞,似乎要揍人似的,吓了我一跳。忽然,她又做起鬼脸,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似的。随之,在课堂上,她说,一般新西兰的成熟女性,喜欢被人称作woman而不是girl,更喜欢被称作lady。woman一词是女性成熟的象征,lady是指有修养、有学识、有身份的女性,而girl在成人女性和男性眼里是单纯、幼稚、不成熟的象征。在中国可能正好相反。语言其实就是文化,脱离了文化和语境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之后,我跟老师的距离拉近了。闲暇,我们谈生活,说习俗,讲文化,甚至调侃人生。

4.图解启发

课堂上,老师善于用简笔画开启教学。一次,卡尔老师上关于“山脉河流”的阅读课时,他笔画游离,启发我们说出他所描述的词语,直到我们说准他才肯罢休。他不是事先把山脉河流的名称写在小黑板上,画好图形,标好文字,搬进课堂,而是当堂在黑板起笔绘画,比如,雨滴(rain)落入山脉(ridge),落入山谷(valley),形成溪流(stream),流出群山(mountains/hills),汇成湖泊(lake),形成滚滚的江河(river),归入大海(sea),连成一片汪洋,汇入海洋(ocean)。在点线游离的过程中,老师激发我们按画面所指的特征说出词语。老师不直接讲词语,而是利用概念刻意启发我们积极思考,在点、线、面交汇的图形中,他不断启发我们,让词语从我们口中涌出。当笔画停留时,老师不停地描述、分析、解释,启发我们脱口而出。当我们不能迎合他的思维,说出的不是所指词语时,他就把所说词语写在黑板的另一头,鼓励、评价或赞赏;当他也不明白所听到的词语时,就走下来看我们的电子词典,说这么好的词是他平生第一次听到的、看到的。当我们说准答对时,他就把词语标记在图画中,再不停地画,不停地问,不停地解释和引导。最后,一条河流环绕着一座座高山,在一支支粉笔的游离下栩栩如生地呈现于我们眼前。山水的特征画得惟妙惟肖,加上单词的点缀,出神入化。顿时,相机“咔嚓”声不断,闪光灯闪烁不停,我们要留住画面,留住记忆,留住时光。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会了与山水相关的词语,而且更多的是学会了老师运用插画、图形、线条、关键词等传达信息,促使我们用英语思维的教法。同时,他不停地用母语描述、解释和分析,刻意让我们随着他的笔画线条激活图像思维,从记忆深处提取概念,孕育出具体的词语名称,并在评议过程中激**智,激活思维与所学内容的碰撞,使我们在听练中练词,在练词中听说。更为意义重大的是,我们体验了老师运用“图解思维”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英语语言思维的过程。

2004年11月广州市20位英语教师在奥克兰大学课间合影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用心智挑逗学生,激发其情智;用智慧启迪课堂,使其与学生的心灵相碰撞,激起火花,激发灵感,燃烧思维,发挥想象力;师生共同铸造灵动的课堂,演奏美妙的教学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