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第一节 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的研究方法

字体:16+-

一、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既是心理科学研究中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当代心理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一般在自然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和干预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法是收集个体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在科学不太发达的古代,观察是研究周围世界的主要方法。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观察法吸取了情报学、决策学、管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现代思想,采用了录像、录音、摄影、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促使观察技术和策略不断提高,从而使观察范围扩大,观察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观察法在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的研究中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婴儿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自我内心的性质和状态,也不能理解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的要求和任务的说明语及指导语,所以早期对婴儿自我认知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法来进行。即观察被试对自己的镜像(mirror image)的反应。在婴儿身上科学地使用这一技术可以追溯到达尔文(Darwin,1877)。他在婴儿日记中,描述了其9个月的儿子。他的儿子在照镜子,当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时他惊讶地发出“啊”声。达尔文得出结论说,这种行为表示出他的儿子最初的有意识的自我认知。19世纪,普莱尔(1893)观察了他的婴儿照镜子,也得出了类似的记录,发现有“意识”的自我认知最早出现于14个月。但是早期研究所使用的个案追踪观察由于耗时长、耗时多、能选择的被试数量少,因此所选被试的代表性受到怀疑。后来考察自我认知的发生多采用情境实验法。

(二)情境实验法

情境实验法是国内外学者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根据测量的特质设置特定的实验情境,通过观察、编码、分析被试在该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而对儿童相关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情境实验法比实验室实验法更符合儿童生活实际,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目前,在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的研究领域有一些经典的实验范式。

1.“标记测验”范式

自1970年盖洛普在研究黑猩猩的自我认知时创建了“标记测验”(mark test),并被阿姆斯特丹1972年应用到有关婴儿自我认知的研究后,标记测验就成为研究婴儿自我认知的经典范式。

经典标记测验的实施程序是实验者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在其身体某一部位做标记(注意是被试自己不能直接可见的部位,一般采用额头或者鼻尖),标记的方式一般为“点红”;随后将一面镜子呈现在被试面前,引导其关注镜子中的形象,实验者在一旁观察被试反应。所采用的因变量是被试是否用手触碰标记。其逻辑假设是,如果婴儿能够通过观察镜子中的自我形象而发现自身身体上的标记,则能够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将自己与环境中的其他客体区分开来的能力。

2.延时自我认知任务范式

波维内丽等对经典镜像标记测验范式做一调整,用延时反馈设施(录像和照片)代替镜子,对儿童延时自我认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采用的因变量指标是儿童通过看录像或者照片摘取标记任务的通过情况。其基本的逻辑假设是,儿童若能够通过延时反馈中提供的过去的自我事件(头上被贴以标记)信息推测出当前自己的状态(头上贴有标记),则说明儿童具备了将过去的我与当前的我作为同一个个体来认知的能力。也就是说,此时的儿童其自我意识获得了在时间上的延展性,也就是研究者们所说的“恒久自我”发展起来了。

根据所使用的反馈工具,延时自我认知测验有延时录像标记任务和照片标记任务两种方法。二者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控制和操作步骤上有些不同,两种任务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延时录像标记任务

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头上贴标记,将贴标记的全部过程用录像机记录下来。录像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①被试被贴标记前同主试一起游戏的场景;②主试偷偷给被试贴上标记的场景;③被试被贴标记后同主试一同游戏的场景。短暂的时间间隔之后,主试回放录像并让被试观看,当影像视频进展到被试被贴标记的时刻暂停播放,观察被试反应(摘取头上标记或说一些关于自己形象改变的话)。短暂的时间后,若被试无反应则主试问一些提示性问题,如“那是谁?”“那是什么?”“它在哪里?”“能把它拿给我吗?”。若被试无反应则继续播放录像至尾,并再从头播放一遍,重复上述过程。

(2)照片标记任务

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头上贴标记,将主试给被试贴标记的这个关键性事件用照相机拍下来。照片的内容仅包括主试偷偷给被试贴上标记的场景。同延时录像任务一样,短暂的时间间隔后向被试呈现照片,观察被试的反应(摘取头上标记或说一些关于自己形象改变的话)。一定时间后,若被试无反应则主试问一些提示性问题,如“那是谁?”“那是什么?”“它在哪里?”“能把它拿给我吗?”。

在两类任务的优缺点比较的问题上,虽然并未有研究者对此进行过细致深入的探讨,但是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考虑,虽然照片和录像都具备提供过去信息的能力,但是相对于录像,照片所提供的过去事件信息更少,因为照片仅能提供某一个时间点上所发生的过去事件的场景,而录像则能够提供某一个时间段内所发生过去事件的场景。由此看来,虽然二者优缺不能定论,但是无疑在延时自我认知研究中,录像任务所提供的过去自我的信息更加丰富。然而,曾有研究者同时使用两种手段对儿童延时自我认知问题进行研究,并未发现使用延时录像能够使儿童更多地通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