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二、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的指标

字体:16+-

(一)视觉自我认知指标

视觉自我认知(visual self-recognition)是指儿童能从镜子等媒介物中识别自己的一种认知能力,一般通过镜子、照片、录像等工具进行研究。

如前所述,“标记测验”也被称为“点红任务”(rough task)。点红任务为自我认知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它需要对自我明确的概念性理解。点红任务中婴儿表现出的自我指向行为表明,婴儿已经认识到自我是独立的物质实体,以及是动作、语言、思想和感受的来源(Edwards,Liu,2002),因此,是自我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镜像自我认知(mirror self-recognition,简称MSR)任务从30年前作为研究婴儿自我认知出现的工具开始,就成为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镜子为婴儿提供了一种强制性的视觉刺激。它为婴儿提供两种自我认知线索,一种是相倚性线索,即镜像的行为动作与婴儿自己的行为动作保持一致,婴儿据此线索进行自我再认的能力其实就是对主体我的认知;另一种是特征线索,指镜像与婴儿在身体特征方面的一致性,婴儿依特征线索进行自我再认的能力实际上是对客体我的认知。但是镜像研究无法区分两种线索间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又运用录像和照片的方法来具体研究两种线索下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问题。例如,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1979)进行一系列系统地研究来检验婴儿自我认知的相倚性线索和特征线索。他们的研究由三个实验构成,镜像实验、录像实验和相片实验,研究对象为9~24个月的婴儿。在镜像研究中发现,15个月后的婴儿开始有比较稳定的身体特征的认知,客体我开始发展。录像实验的结果表明,最早的自我认知在9个月时就出现,依据相倚性线索进行。婴儿利用相倚性线索进行自我认知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发展;而对特征线索的结论与镜像研究一致。录像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得到了相片实验的证明,照片只提供特征线索,结果发现15~18个月的婴儿能够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并发现婴儿在构建客体我的过程中,最初涉及的是面部特征。面孔为婴儿提供生存和交流所需要的非言语信息,对于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研究通过非相倚性视觉线索考察视觉偏好测验与镜像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发现表现出自我认知的婴儿在视觉偏好测验中同样表现出对自己形象的兴趣,也就是说,对自己形象兴趣的发展是镜像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成分。

儿童协调身体运动和镜像的能力以及理解镜子作为反映道具的能力都是检验其自我认知出现与否的指标之一。为了从镜子中定位客体,观察者必须能够理解镜子具有反射的作用,并理解从镜子中看到的情景反映了真实的情景。因此,当观察者不能拥有关于自身的形象时,他也不能通过镜子的反射来直接确定自己的行为。“自我指向”(self-directed)的镜子行为与“他人指向”(other-direct)的镜子行为(如定位客体)之间的关系从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自我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对于客体定位的报告认为它是对于镜子作为反射道具的理解。后来的研究认为“他人指向”行为与自我形象的理解有关,只有当儿童理解了自己的形象才有可能转头寻找真实的客体,儿童把自己的形象作为客体定位的参照。伯顿塞尔(Bertenthal)和费舍尔(Kurt Fischer,1978)将自我指向行为和定位客体能力作为自我认知的指标,他们说:“调查者不再需要争论哪种行为才是真正的自我认知,而应该检验它们是自我认知的哪个特殊的阶段。”但是,对于自我认知研究中的客体定位的重要性还存在争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通过镜像确认物体位置是(a)镜像自我认知的先决条件,因为它要求具有镜子反射映象的知识(Loveland,1986);(b)镜像自我认知的结果(Bertenthal,Fischer,1978);(c)与镜像自我认知相互独立(Robinson et al.,1990;Vyt Andre,2001;Courage,2004)。

(二)言语自我认知指标

言语自我认知(verbal self-recognition)是儿童通过自我参照言语识别自己的一种认知能力,即儿童用名字表述自己,以及使用“我”“我的”或与“我”有关的短句来表述自己。

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加快了其自我认知的发生进程。儿童在谈到自己时开始叫自己的名字。苏联心理学家安南耶夫说:“从发生学的观点看,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儿童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是过渡到把自己当作固定的整体从变化着的动作的连续进程中分出来。这就使儿童主动口述自己的名字不同于他对成人喊他的名字的感觉反应。”安南耶夫把儿童叫自己名字的技能看成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当婴儿学会用“我”来表示自己时,表明婴儿已经有了稳定的主体我意识。凯根(1981)研究发现,当婴儿19~24个月时,他们使用与“我”有关的词句(例如,“我玩”“我能做这事”)急剧增加。最开始出现较多的是与生理特征有关的自我描述言语;随着年龄发展,关于自己行为、能力、品质的自我描述言语开始增多,而且对行为的自我描述要早于对心理状态的自我描述。

关于婴儿视觉自我认知和言语自我认知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存在分歧。有研究者发现,视觉自我认知先于言语自我认知,视觉自我认知和婴儿自我参照言语的使用有着积极的相关,即表现出自我指向行为的婴儿使用更多的自我参照言语;有研究者认为,视觉自我认知和言语自我认知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