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第二节 早期儿童自我认知研究的总体思路

字体:16+-

一、本研究遵循的指导思想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参照系统论和生态化思想,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全方面系列研究 本系列研究首先综合运用观察、情境实验、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编制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测评工具;其次,采用测评工具考察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和发展特点,以及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特点;再次,考察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早期儿童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提出教育建议。

(二)儿童发展与教育相结合

儿童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儿童心理必须要有发展的观点。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不断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通过“飞跃”达到新质阶段。因此,对婴儿自我的研究不仅要描述量的变化,还要揭示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结合起来。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儿童教育事业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早期教育的概念也日益更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早期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3~6岁学前儿童的教育,也应当扩展至0~3岁婴儿的教育。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早期经验对个体日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早期教育要想行之有效,必须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婴儿心理研究为0~3岁婴儿的教育提供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心理学依据,使之恰当地适合婴儿心理的发展。本研究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儿童早期教育寻找适当的教育干预措施和测量手段,提供可靠而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发展心理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证资料。

(四)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单靠静止的横向研究是不能完全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与趋势的。为了考察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发展特点,以及母婴依恋与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关系,在研究中我们不仅进行横向研究,还采用了纵向追踪研究。

(五)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是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长期以来一直是相互对立的。量化研究崇尚自然科学的经验证实性与客观性,强调人的心理与外显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它主要是从研究者自身的角度出发,通常采用实证的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而质化研究则崇尚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主观经验的各个方面,如人的价值和态度,强调主观经验的动态性和动力性。因此,它主要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把研究者本身作为一种研究的工具,通常采用研究者对被研究者进行访谈、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实际上,这两种研究取向各有其优点与局限。车文博指出,要想使心理学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把心理学中自然科学取向和人文科学取向两者统合起来。因此,本研究注重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进行结合。

(六)多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手段相结合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不同的问题,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就会忽视或遗漏许多重要的信息,难以全面而准确地揭示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无法得出全面、准确而又科学的结论。所以,本研究为了使各种研究方法之间能够互补,将综合使用实验室实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情境观察、访谈、Q分类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由于在方法使用上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本研究在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上相应地也采用多种统计手段,运用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多层线性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以此在量上更为恰切地揭示研究问题的具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