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四、讨论

字体:16+-

(一)关于幼儿自我认知自评的方式

幼儿的自我认知是指个体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我是谁”的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年龄较小的幼儿使用问卷测量,主要采用对其了解的重要他人作为评价者进行研究(宋芳,2010;杨丽珠等,2012)。本研究测量的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种对自我的主观认识,许多研究者认为,自我认知最好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测量。马什等探索了哈特和派克采用图片呈现的测量自我知觉的工具(Harter & Pike,1984),发现单独的言语解释比图片与言语混合的解释更易于幼儿理解。由马什(Marsh),埃利斯(Ellis)和克雷文(Craven)2002年编制的“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使得通过让幼儿自我报告的方式有效地测量了幼儿的自我认知。此问卷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体访谈的形式。马什和克雷文(1991)对SDQ-1项目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大声地读出来给被试听的这种方式与个体访谈进行了对比,幼儿不能完成群组操作的任务。“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的测试,采用个体访谈的形式,主试是本研究作者以及就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测试以简短的指导语开始,用中等的速度给孩子们读指导语,所有的测试都在一天之内的几段时间进行个体实施,如果需要,可以再重复,但是没有附加的解释或者假设的方向,在他们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主试可以以标准化的解释方式让幼儿理解题意。

第二,项目的反应方式采用连续的二分反应策略。一些研究者对学前儿童采用与成人一样的反应方式的自我报告方式进行质疑。在某种程度上说,哈特与派克(Harter & Pike,1984)曾采用过这种方法,访谈者开始时问被试这个句子的描述符合或者不符合你,如果孩子回答是,要接着再问“总是”“有时是”“如果孩子回答“不是”,要接着再问“总是不是”还是“有时不是”,这样将一个连续的5等级计分方式通过两次二分反应就能达到。

第三,使用简单直接的问句式题目,而不是使用陈述句。研究者也发现问儿童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是获得可信信息最好的方式(Marsh,Craven,& Debus,1998)。这种形式的选择减少幼儿面对言语陈述的复杂性(Chapman & Tunmer,1995),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减小题目理解的难度水平,有助于幼儿对题目准确地把握和判断。

第四,采用简单易懂的正向题目。以往的研究发现,被试对反向的题目反应不恰当(Marsh,1986),而反向题目对于幼儿来说加深了难度,所有的“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的题目都是正向的。

第五,考虑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注意时间,每个孩子在测查“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的过程中间要进行短暂的休息,在这个时间里,要求儿童做一些身体活动,例如蹦蹦跳跳。整个测查时间在20分钟以内。

除了“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本身的特点能够确保幼儿自我报告的测量的有效性外,在我们进行正式的施测前,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更好地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确保测量结果可靠、可信。首先,主试要提前一周到幼儿园与孩子熟悉,避免幼儿在进行个体访谈时由于陌生感而引起紧张情绪影响实验结果。其次,主试施测程序的标准化培训。在施测前,对主试进行标准化培训,让主试熟悉和掌握施测流程,以及当幼儿对某个题目不理解时,主试统一、标准化的做法。最后,选择舒适、安静的施测地点。选择孩子在幼儿园熟悉的环境,且保证安静,舒适。

基于“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本身的特点以及在施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了通过幼儿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测量幼儿自我认知是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价幼儿自我认知的有效工具。

(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测量的有效性

首先,本研究采用“自我评价与社会的公认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作为测量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方法。根据前期文献综述发现,比较受欢迎的测量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①自我评价与特殊评价标准比较,如测试成绩、平均成绩等。②基于社会比较的自我评价。③自我评价与社会的公认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1“自我评价与特殊评价标准比较”,需要有例如成绩这样的评价指标,而这对于以游戏为主导的幼儿来说,“成绩”很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方法2是基于将自己与所谓的“一般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于具有有限认知能力以及典型的自我中心倾向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而仅仅让幼儿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主观认识和评价,相比其他方面,这就容易得多,所以,本研究采用以往研究者经常用到的“自我评价与社会的公认标准进行比较”作为测量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方法(Evangelista et al.,2008;Hoza et al.,2004;Hoza et al.,2002)。

其次,用于测量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工具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原版经过中英文回译,区分度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6个维度38道题目的“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9,分半信度为0.804,重测信度为0.765(p<0.001),各维度相应的信度指标良好(0.778~0.822;0.746~0.832;0.592~0.699)。本问卷在修订过程中,请1名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中英文俱佳的教授将翻译的中文回译成英文,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对问卷题目表达的可读性、适宜性进行考察,确保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再次,采用教师评定作为客观指标与幼儿自我评价相比较是合理、有效、可信的。有研究表明,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如教师、父母等)与幼儿接触较多,对日常行为评定客观、有效(Vazire & Mehl,2008)。与幼儿父母相比,幼儿教师更能够作为一个客观的评价者对幼儿进行评价(沈悦,2011),我国一些研究者对幼儿进行的大量研究,采用教师评定的方法都得到了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刘文,邹丽娜,李亮,2009;杨丽珠,沈悦,马世超,2012;杨丽珠,姜月,张丽华,2012)。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编制与幼儿自我认知维度相对应且能够反映幼儿在这些维度上的实际表现的教师评定问卷,即称之为“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与“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进行比较,从而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有效的测量。我们对工具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结果上也能够说明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测量工具是可信且有效的。从信度上来说,采用Alpha系数作为检验问卷内部一致性的指标,将问卷题目分为两半检验项目的分半信度,采用时隔两周后重新测量计算重测信度作为问卷稳定性信度指标,请主班和副班老师同时评定1名幼儿的相关指标作为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948,分半信度0.922,重测信度是0.886,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为0.89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97~0.953之间,分半信度在0.875~0.944之间,重测信度在0.765~0.816之间,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在0.671~0.845之间,所以,从各项信度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上看,问卷具有理想的信度。从效度上来说,本问卷请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长期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对转述情况评价,考察不同题目是否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幼儿在父母关系、同伴关系、数学能力、言语能力、外貌、体能这6个方面的情况,对问卷项目的可读性、适宜性,对表达不清的项目进一步清晰化,对于有歧义的项目,通过对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后修改,进而形成最终问卷,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计算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569~0.771之间(p<0.001),综上说明问卷具有理想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评定问卷的维度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同时问卷各维度之间相关在0.201~0.726(p<0.001)之间,这两方面说明问卷有理想的结构效度。选取其中3个有代表性的维度检验其构想效度,结果表明构想效度良好。所以,从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上看,问卷具有理想的效度。

最后,检验“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结构,结果表明,6维度模型(父母关系、同伴关系、数学能力、言语能力、外貌、体能)的拟合指数比较理想,与“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结构相同,两个问卷相应的维度能够进行比较,从而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有效的测量。